高正亮+高曙光
[摘要]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是高等學校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承擔者。但分析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現狀發現,存在著高校重視不夠,缺乏長遠規劃和體制機制保障,黨務工作個體思想認識、工作能力、待遇保障欠缺等現實困境。改變現狀,學校應從研究和制訂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培育和塑造高校黨務工作干部整體綜合素質、建立和完善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機制保障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關鍵詞]高校黨務工作;黨務工作隊伍;隊伍建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24
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是高校加強黨的建設的主力軍,是高等學校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承擔者。只有當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才能夠把高校黨建工作推向更高的境界和科學水平,使高校黨建工作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1 現階段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現狀
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但目前,無論從高校的管理層面,還是從黨務工作者個體的認識和發展層面,這只隊伍呈現出的隊伍素質、工作狀態、發展態勢都不容樂觀。
1.1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
1.1.1 重視不夠,政策落實不到位
大多數高校非常重視黨務工作,健全了相關的工作機構,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和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實行方面,囿于種種因素,缺乏有力的措施和保障,對黨務工作的重視往往只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口頭上、年終總結匯報上,在實際工作中難于落到實處,即使在執行中,主觀性、隨意性較大,往往執行走樣,使制度成為擺設。另外,高校對黨務工作者的重視與培養也不夠,“使用多、培養少”,嚴重地挫傷了黨務工作者的積極性,這樣很難把基層黨務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
1.1.2 缺乏長遠規劃和體制機制保障
在學校的改革發展中,學校領導將主要精力放在影響學校發展和聲譽的諸如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建設等方面,但在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方面,卻很少有專門性的規劃舉措。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長期處于“有聲音、有期盼”,卻苦于“無行動、無進展”的尷尬狀態。多數高校的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制度仍不夠完善,寬泛籠統,缺乏科學規劃和科學的選拔、任用、管理、調出機制,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訓和系統的考評機制,獎懲制度不夠完善,加上隊伍建設制度落實和執行不到位,造成黨務工作隊伍無法健康持續發展。
1.2 從黨務工作者的個體來看
1.2.1 思想認識
從整體來看,高校黨務工作隊伍人心不穩,后繼乏人。一些高校中,專職黨務干部經濟收入相對教學科研人員偏低,職稱晉升特別是副高以上的職稱晉升較難,學習進修機會少,學歷普遍偏低。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干部選拔任用方式的實施,更增大了黨務工作干部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專職黨務干部,有時工作投入多卻不被人理解,容易產生失落和失衡心理,從而對高校黨建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從個體發展來看,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職業認同感不強,職業自豪感缺失。據一項調查顯示,對于這一職業,只有70%的高校黨建工作者認為自己能夠做到愛崗敬業,全力投入管理工作,而存在改變職業想法的不乏其人[1]。由于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結構比例失調,管理知識缺乏,對工作認同感不高,致使工作效率較低。
1.2.2 業務水平
長期以來,黨務工作者給人以“萬金油”的印象,似乎選誰過來都能干,造成選拔配備的門檻相對較低,多數黨務工作者的專業與黨務工作不相關,業務水平不高。同時,高校對黨務工作隊伍缺乏培訓與教育,造成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知識體系不夠全面系統、業務水平不高。在實際工作中,兼管學生黨務工作的團委書記、學生輔導員等思政干部往往被繁忙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出現“上面多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由于經常陷入事務性工作中,加之學生輔導員缺少對自身工作的分析、總結、升華、提煉與創新,極易形成“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尷尬局面。
1.2.3 待遇保障
部分學校對政工隊伍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養,極易造成整個隊伍人員流動頻繁,更缺少學者型、專家型政工人員,從而影響工作的力度和效果。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任務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要加班加點,但不算工作量,不計報酬;而專業教師加班是要算工作量,相比之下黨務工作者的收入偏低。同時,高校干部管理體制使黨務工作隊伍相對封閉,崗位長期不動,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不多,出路狹窄,發展困難,很多黨務工作者看不到發展前景,工作積極性不高。
2 對策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須具有一支黨性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黨務干部隊伍[2]。要構建選拔、教育、管理、考核、監督為一體的制度保障模式,加強和完善黨務工作隊伍制度化建設,形成用制度來選拔人、用制度來培育人、用制度來激勵人的格局,是高校形成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
2.1 研究和制訂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發展規劃
高校黨委工作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諸如黨務工作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機制的建立、廉政作風的培育等,而且每項工作也都會涉及很多方面。在制訂規劃的過程中:一是要有頂層設計,即“站得高”。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者必須從高校黨建科學化發展全局出發,立足于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緊緊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以實現高等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為指引開展系統設計。二是要具備前瞻性,即“看得遠”。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考慮當下,也要謀篇未來,超前謀劃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目標、方案和路線圖,達到既能夠指導當前工作,又能夠引領未來的規劃目標。三是具備穩定和動態的統一,即“做得實”。
2.2 建立和完善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體制機制
2.2.1 健全選人用人機制
選聘出優秀的黨務工作干部,建立穩定的工作隊伍,是做好高校黨務工作的基石。要建立一支過得硬、靠得住、叫得響的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需要首先把好“入口關”,堅持從源頭抓起,做好黨務工作者的選拔配備工作。選拔黨務工作者既要注重個人能力,更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質,要把那些忠于馬克思主義、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且個人能力過硬的同志選配為黨務工作者。選配黨性強、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黨務工作知識、具有敬業奉獻精神的同志作為高校黨務干部。
2.2.2 建立考核激勵機制
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形成科學的用人導向,是建立和完善高校黨務工作干部考核機制的內涵所在。一是要科學制定出各項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二是要突出考核重點,在全面考核的基礎上,注重對黨務干部工作業績的考核,特別要突出執政能力建設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方面的考核。
2.2.3 教育培訓常態化
要著力建立學習型的黨務工作隊伍。高校黨務工作者的學習應該實現“常態化”“定期化”,非經學習培訓不得上崗、提升。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要求,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教育,提高黨務工作者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實促進高校黨務工作干部實現“三個轉型”:在知識結構上,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型;在工作業務上,實現由“粗通型”向“專家型”轉型;在能力素養上,實現由“經驗型”向“創新型”轉型。
2.2.4 強化監督檢查,保持優良作風
高校黨務工作者是高校先進性力量的代表,其作風和態度關系著黨在高校學生當中的威望和形象。在工作中,高校黨務工作干部一定要認真履職、依法履職、強化責任、潔身自好,不斷增強全局意識、廉潔意識、服務意識和保持優良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生活作風;牢固樹立認真、嚴謹的態度,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帶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王源平.廣西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1):24-35.
[2]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