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摘 要]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藝術化的切入點眾多,優化導入方式、精選教法、科學設計課堂訓練內容,都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藝術性,成功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教學設計 藝術性 導入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081
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藝術化,這是音樂教學本身的自我需求。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常常充滿期待,其根本原因是對音樂藝術的渴望和追求,如果教師在教學導入、教法選擇、課堂訓練設計等環節進行藝術性創新,生發出來的教學內驅力會更強大。
一、導入藝術設計,激活課堂因子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教學第一環節,教師在課堂導入方式方法上進行藝術改進,能夠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進行導入設計。教師生動描述、設置懸疑問題、講述音樂故事,或者借助多媒體的展示功能播放相關圖片、視頻等,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導入可以不拘一格,教師需要掌握學生興趣點展開設計。《愛星滿天》課堂教學,教師這樣設計導語。
師: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因為有愛,我們的人間才會成為美麗的天堂。表達愛主題的歌曲有很多,誰能夠列舉幾首?
生:《讓世界充滿愛》《祝你平安》《愛的奉獻》《愛我中華》等。
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叫什么名字?
生:《讓世界充滿愛》!
師:請大家一起跟隨多媒體演唱。
學生熱情參與歌唱。
師:愛,無所不在,有父母之愛、社會之愛、祖國之愛、師生之愛、朋友之愛、同學之愛,我們已經被愛包圍,所以我們是幸福的。《愛星滿天》也是一首歌頌愛的歌曲,聽聽它在訴說什么吧。
這樣,學生學習思維被激活,情感漸漸進入亢奮期,為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以愛為主題展示相關歌曲,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體現出了教學藝術性。
二、教法藝術設計,創新多元互動
音樂課堂教法應用有個性特征,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法應用體系。由于教學意識、教學積累、教學評價等情況的現實存在,導致教師教法選擇具有局限性。課程標準倡導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學以突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為宗旨。教師要主動介入課堂互動學習之中,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能夠獲得最真實的學情信息,及時作出教學調整。
如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時,教師先讓學生說說江蘇揚州有哪些文化典籍。學生議論紛紛,有學生說:揚州有揚劇、揚州評話、揚州剪紙、揚州玉雕等。教師總結:揚州不僅有豐富的藝術門類,還有美食、美景,這《楊柳青》是揚州民歌,歌詞語調很美,請大家仔細聆聽,感受一下揚州人的細膩和柔情。音樂響起,教師親自進行示范演唱,學生都聽得入神。
教師先讓學生搜集揚州文化品牌,目的是引導學生感受揚州深厚文化底蘊,為學習民歌《楊柳青》做好鋪墊。學生列舉揚州文化藝術,教師從揚州人說話語氣角度展開引導,對民歌語調特點進行介紹。特別是教師親自展開示范演唱,為學生帶來重要學習信息,學生學習熱情更加迫切,教學引導效果集中展示出來,課堂教學走向縱深。教師以揚州文化為切入點,以親自演唱為引導手段,一步步將學生學習思維引入到課堂中,教學設計藝術性體現鮮明。
三、訓練藝術設計,實現分層教學
學生大都喜歡展開動態訓練,課堂演繹成為重要選擇。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堂演繹活動。小合唱、表演唱、獨唱、獨奏、歌舞演繹等,都是可以選擇的訓練方式。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班級合作,通過不同群體演繹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認知。教師要有分層教學意識,根據不同群體學生的學力實際進行訓練設計,避免出現訓練“盲區”等低效現象。
《唱臉譜》是以歌曲的形式介紹戲曲知識的,教師在課堂訓練設計時,可先讓學生找出歌詞中不明白的地方,展開集中講解。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訓練,一個人負責演唱,其他成員扮演不同臉譜中涉及的角色,利用動作造型為演唱制作背景。活動開始后,各個小組都積極行動起來,學唱歌曲、分配角色、動作設計、互相矯正、彩排訓練,每一個學生好像都在演繹重要角色。在成果展示時,那場面非常活潑,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展開表演。
教師組織學生以課堂演繹形式展開課堂訓練,不僅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也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而且學生在訓練演繹中獲得的認知是立體的。教師設計演繹訓練,這本身包含濃重的藝術性。學生藝術感知深刻,課堂教學實現本質屬性回歸。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藝術化,是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符合學生心理成長要求。學生學習興趣被點燃,學習自覺性大增,音樂才能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最愛。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