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勝
摘 要:為了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的契約式教育模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其在中學生物學課程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課程改革;契約式教育;中學生物學課程
一、契約式教育
契約學習是以學習契約為格式約定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學習契約是契約學習法得以在課程中實現的載體與工具,通常是指由教師和學生協商擬定而成的一種書面協議,其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自我診斷基礎上所擬定的學習目標、為達到目標而選用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進行學習活動的時空安排、學習結果的呈現方式及評價標準等。
二、契約式教育的優勢
契約式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目前還處于起始階段。將其應用到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域,對于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師生雙方簽訂契約的過程中,師生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主體,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使學生由原來的“被迫學習”變為現在的“自主學習”。同時,因為少了教師的強迫管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會得到緩解,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這又從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2.師生雙方通過一對一地簽訂契約,使傳統的“一對班”的共性化教育變成了現在的“一對一”的個性化教育,這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其特長或者更好地克服自身的缺點,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人,打破傳統教育中“模型化”的培養方案,因此,極大地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束縛,充分發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在師生雙方簽訂契約并履行契約的過程中,教師將管理的權利下放到學生手里,學生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行為,這使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同時學生根據契約的內容規范自己的行為;而且在履行契約的過程中,學生能承擔起自己相應部分的責任,這更是培養了學生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最后,在師生雙方簽訂并履行契約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契約精神,這有利于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契約化的社會。
三、契約式教育與中學生物學課程相適應
21世紀以來,由于受到國內外各種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中學生物學教育與以往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1.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改變。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便明確提出了“素質教育”一詞,但是其真正被重視和深入發展卻是在21世紀。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呼喚,決定著國家的未來,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一要求。
2.由共性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的改變。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人才需求越來越專業化,更重要的是對創造性或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共性化教育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對共性化教育,人們提出了一種更加先進、更加合理的“個性化教育”,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發展的口號。
3.由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改變。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內因,而教師是外因,是促使學生獲得發展的客觀條件,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學生才是教育過程中的唯一主體,通過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以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育理論,對于培養新世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學生主體論并不是完全地否定教師的作用,只是將其視為促使學生獲得發展的客觀條件,因此,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唯一主體是科學的、進步的。因此,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了“尊重中學生權益,以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主動性”。
契約式教育對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對于實現素質教育擁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中學生物學課程中應用具有相當的可行性。但同時由于受到現階段教育條件的限制,契約式教育的實施仍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
參考文獻:
[1]張小軍.契約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2]“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課題組.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J].教育研究,2006(2):3-10.
[3]李娟娟.共性化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應在音樂教學中和諧統一[J].中學時代,2012(4):206.
[4]柳麗平.中學實施個性化教育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3.
[5]胡弼成.教育主體評議[J].大學教育科學,2008(2):66-71.
[6]管福泉.淺談“學生主體論”[J].教書育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