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芹模
摘 要:物理學科主要以實驗為基礎,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物理實驗;實驗素養;動手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基本結構和物質運動一般規律的學科。其理論結構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可以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進行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根本方法,也是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素養的有效途徑。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應多做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在多年的物理教學中,我深知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幾點看法提出來供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一、巧妙利用趣味性強的實驗,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教育而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物理實驗,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物理現象得以體現,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引導學生動手進行物理實驗,讓學生感受實驗的樂趣
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授課教師應及時把實驗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學實驗,自主進行實驗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強調實驗目的性,否則,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不會特別關注實驗現象,學生在此過程中也體現不出積極的一面。學生只要參與進來,教師便可在日后的相關教學中逐步完成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在進行實驗的同時,能充分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在講物體的密度測量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在學生進行實驗的同時觀察實驗中存在的錯誤操作,并進行正常的步驟演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動手進行實驗。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
2.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的身心還在成長階段,對很多事物都有求知欲。教師此時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結合教學多聯系一些物理現象。例如,在講解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自行車,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例如,自行車車輪為何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紋,自行車為何能行走,自行車剎車以后為何能停止等,通過采取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按照老師之前提出的教學任務進行學習,學生為了解惑,會認真聽講并積極思考。這樣,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將生活現象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有趣的物理現象。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引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對現象進行提問和解決,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這樣一方面,學生會感受到物理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絕大多數樓房中,都采用光控和聲控結合的燈。若僅僅采用聲控燈,即使在光線較強的白天,若樓道中有聲音,燈也會亮,這樣就會造成電能的無端損耗;若僅采用光控燈,即使在無人行走時,樓道中的燈也會一直亮,同樣會損耗電能。而這種樓房燈,只有在符合光線較暗和有人使用兩項要求時,才會發揮作用。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到這種電路原理后,能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中,不僅節約了資源,還增加了學生的榮譽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4.巧妙利用多媒體工具,完善抽象實驗
物理課堂中不少實驗是普通的教學實驗無法涉足的,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復雜的物理實驗,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物理知識,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云霧室”時,我們不可能把云霧室搬到課堂上拆卸開供學生學習和觀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這樣,不僅可以演示其操作,還可以展示云霧室的內部構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
二、學生自主完成物理實驗,加強動手能力
物理實驗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動手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當前我國應試教育的現象十分嚴重,不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僅關注到實驗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并不重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的學習成果,甚至有些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不愿給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這樣,就失去了實驗教學的真正意義。因此,當前物理教學仍應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
1.教導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某一個物理現象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現象產生的條件,要對相似實驗進行對比。例如,在開展摩擦起電的現象時,要讓學生重點關注以下幾點:(1)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對小碎紙產生什么效果?(2)用頭發摩擦過的兩把塑料尺相互靠近時,會有何種現象?(3)分別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時,又會產生怎樣的現象?通過分析對比,學生會明白摩擦起電的實質。不少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不但了解了教師教學的重點,加深了對實驗現象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觀察力。
2.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展實驗教學前,教師首先講解相關實驗的理論知識,講述實驗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強調實驗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講解讀數、計數的方法,幫助學生高效準確地完成實驗,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例如,在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小球直徑時,教師要強調螺旋測微器調零操作,避免學生因為調零不準而造成讀數錯誤。另外,教師還應反復讀數原理,加強學生的讀數練習,防止學生不明讀數規則而錯讀。通過多次實驗,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實驗技巧,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打好實驗基礎。通過實驗,學生不僅學習到了實驗技巧,同時鍛煉了動腦思考實驗現象的能力。
3.通過物理現象,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
物理實驗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分析案例和解決實際相關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利用實驗引入重力加速度時,細心的同學會觀察到,金屬球和紙片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時,金屬球先著地;但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金屬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時,兩球同時著地。此時,問題就產生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就會通過所學知識加以分析,原來紙片在空氣中受到的阻力較大,因而后著地。在此過程中,學生對這個現象加以分析,產生疑惑,并通過對比,最終得出結果。這一系列過程,學生不僅培養了分析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物理是一門以進行實驗和觀察現象為重中之重的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應當合理利用這一特殊優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中。通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樂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王能宏.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