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吉卓瑪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要實施創新教育,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使小學音樂教學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實施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不僅有利于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夠轉變教學方式,增強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轉變傳統的教學狀況。本篇文章主要就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進行相應的研究和探討,希望通過對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教學科目,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學得不到中重視,因此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不好,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教育的不但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入,對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過小學音樂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音樂中發現美、創造美,讓學生受到音樂的感染,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就要對小學音樂教學進行創新教育,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在小學音樂中進行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
創新教育就意味著要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讓教學方式符合新時期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需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意義主要有:首先,轉變傳統的死板生硬的教學方式,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創新教育是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制定和實施的,符合新時期教育的需求。開展創新教育就意味著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更有效、更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1]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跟不上教學的節奏,和教學脫節,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和習慣受到打擊和限制,不能夠參與到學習中。創新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性,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實施,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參與性,不斷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要注重在音樂教學中實現音樂教學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唱兩首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而沒有對音樂教學最深層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探討和挖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音樂教學的實用性。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想實現對音樂的創新教育,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正確地意識到音樂教學的深刻意義和具體的價值體現。意識到小學音樂的作用,也就是通過音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滲透。通過隱藏在音樂中的信息的挖掘,培養學生專業的音樂素養和人文修養,讓學生受到音樂的感染,構建自身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只有教師意識到音樂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創新。
(二)構建情境,營造良好分教學氛圍,實現創新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對學生的審美、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身處于一個良好的環境,具有良好音樂氛圍的感染和熏陶,才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構建有效的音樂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好、更快地投入到音樂的氛圍中。[2]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學生的座位方法,設計出更具有藝術性的坐法,讓教室充滿美感,在教師中可以貼上一些音樂大師的畫像或者是音樂的音符,亦或是山水畫的等,在教師中播放一些賞心悅目的輕音樂,讓學生潛意識里就不斷地受到音樂的感染,從而在學習中更快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中。
(三)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背景下實施音樂教學創新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不管是在買哪一個科目的教學中,教師都是占據課堂的主義地位,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音樂教學中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實施音樂教學的創新,就必須要尊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的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的狀態。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中引導和輔助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實施開放型教學,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訴求進行自我音樂知識的接收,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進行音樂教學的創新是必然的,是符合當前音樂教學的切實需求的。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用新的方法進行音樂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培培.讓創新教育使小學音樂教學如旅游般輕松愉快[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6:247.
[2]鐘華芳.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J].藝術教育,2015,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