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 要】綜合實踐分組互動,需要理論聯系實踐,在進行選題時,需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綜合實踐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為此,本文從教師的選題、對活動的安排、對學生的評定、對活動進程的有效控制、對資料選擇這五個方面進行有效指導,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讓課堂活動更加精彩,讓學生們更愛學習。
【關鍵詞】有效指導;分組互動;指導;教育
課堂活動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需要注意很多問題,如活動開展是否有新意、教育活動是否能和教學內容相聯系、如何能讓班級的學生都參與進來等問題。現在的小學教學活動往往是千篇一律,沒有創意,如何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分組活動中教師指導作用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1.教師對選題的有效指導
對于課堂活動的選題要有新意,還必須結合實際,這是實踐分組活動的第一步,要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對實踐互動題目的確定,就明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筆者在選題時,聯系學生的生活、校園文化、以及教學內容中尋找合適的題目。在課余時間,筆者也會多和學生交流,針對學生最關注的話題進行選題。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從最早的《詩經》到現代的詩詞集,千百年來無數詩人留下了千萬佳句。但是,不能隨著新詩詞的推廣,就冷落了傳統詩詞集。我國小學語文中,學的多數詩集都是古詩,通過實施“詩詞鑒賞——我愛背詩詞”這一活動,有力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經過教師們的協商和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最終將活動主題選擇“詩詞鑒賞——我愛背詩詞?!北娝苤?,從上幼兒園起,我們就開始學習詩詞,到了小學5年紀,我們已經會背很多詩詞了,甚至有一些學生從小就能背誦唐詩300首,這一課題的確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詩詞古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在這方面有天賦的同學可以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這一活動課題的確定,既貼近實際生活,又能和課堂內容很好的聯系起來。這一課題的確定使得很多學生喜歡上詩詞鑒賞,培養了學生對于詩詞鑒賞能力。
2.教師應如何組織活動
對于上文提到的“詩詞鑒賞——我愛背詩詞”活動,筆者提出了幾種比賽模式,這些模式都是用用卡片出題,首先分為4類題,第一類是空詩詞的前半部分,有詩詞的后半部分,如:_____,邊聽水無聲。或者是空后半部分,有前半部分如:鋤禾日當午,_____。第二類是給9個字,從9個字中選出半句詩,其中有幾個字是干擾項,例如:春、長、眠、安、曉、不、河、覺、去。從這9個字中可以找出“春眠不覺曉”這半句詩。第三類是通過對詩人和和詩詞的主旨的描述,讓學生背出詩詞的題目。例如:提示1詩人在游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提示2詩人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安史之亂;提示3詩人是李白,從白帝城出發。此題目為搶答題。第四類型是考查學生對詩詞是否會寫,這個題需要教師考一些學生學過的詩詞中的一些較為難寫的字。例如:月落烏啼____滿天,江____漁火對愁眠。此題是要求同學去黑板上寫,誰也不能偷看別人的。
學生在對詩詞進行學習時,不能只會背誦,尤其是課內學過的詩詞,必須還要會寫,掌握詩詞的大意,這些詩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都會講到,通過“詩詞鑒賞——我愛背詩詞”活動的開展,可以鞏固平時的學習成果,也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知道自己對于那篇詩詞掌握還有不足。
3.教師應如何分組
教師根據活動的主題、內容等幫助學生科學劃分活動小組。活動小組或者稱之為研究小組的劃分一般由教師完成,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小組之間在能力上基本相同,明確每個學生在組內的任務,培養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避免個別組員出工不出力。在一些文獻中,一些研究者認為在活動中由學生自由分組,但筆者在調查和訪談中看到學生主導的分組弊端太多。教師對大部分學生的能力和性格了解比較全面,能夠根據學生的活動主題劃分小組,能夠最大限度平衡每個小組的實力,避免小組之間能力差距過大。所以活動小組最好由教師主導。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需要全程進行關注,可以是一個年級的幾個班一起進行該活動,這樣幾個班的語文老師可以一起出題。最后由教師對得分最高的小組進行獎勵,對于單個題目搶答答對最多的學生進行獎勵。
4.教師應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1)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論學習
教師指導之所以出現問題,原因在于教師對課程的理念、對綜合實踐活動課教育觀把握不準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的重要意義,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在指導中才有可能盡心盡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與傳統學科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不完全一致,作為教師需要明確所應充當的角色,發現自身的不足,逐步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特別是提高指導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自學、參加各類培訓、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等方法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指導方法。教師是否具備指導能力是指導有效性的前提。
(2)優化教師自身知識結構
體驗學習、參與學習和操作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常用的學習方式,教師僅僅具備單科學科知識不能滿足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就應積極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熟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基本模式。教師需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應具備一定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活動開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開展“詩詞鑒賞——我愛背詩詞”活動,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詩詞方面的學習興趣,在考試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第一、第三和第四類型的詩詞題目,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數。此外,教師在活動中主要起指導作用,通過教師有效的指導,讓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黃書光.回歸命脈:重審陳鶴琴的“活教育”目的論[J]. 教育發展研究,2012(12)
[2]萬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指導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江蘇教育研究,2011(06)
[3]盧妮娜.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4]萬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縱向序列”[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