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仙
【摘要】高中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為學生創造開放有序的生態課堂,它側重于語文的生活化、語文的生命化和語文的生態化。本文主要從這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生態課堂 生活 生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使得傳統意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遭到了強有力的挑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幾年來生態課堂成為了廣大教育者所關注的熱門話題,在高中語文中引進生態課堂也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高中語文生態課堂應該是一種這樣的課堂:教師為學生首選創造出一個開放有序、又具有多樣化的課堂生態環境,學生要具有基本的語文素養,然后通過教學調動起學生的一切學習因素,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探索,主動地獲取語文知識,培養實際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探究能力,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審美體驗以及開拓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不斷地發展自我,進而取得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質量的整體提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中語文生態課堂”。
高中語文生態課堂是一種體現人本主義的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務的課堂,它包含著三個層次的內容,語文的生活化、語文的生命化和語文的生態化。
一、語文的生活化
語文課程與現實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現實生活的內容可以說就是語文課程的內容。語文課程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生活即語文;語文課程的內容又應用于生活,語文即生活,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生活,并且學會生活,語文課程是生活的課程,所以要把語文教學放在真正的生活當中,這樣語文教學就會充滿活力,煥發出勃勃生機。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學習目標,對學生的一些新要求,實際上就是一種生活化的主張,它強調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應該有一種學習的生活化的樣式。比如,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新思想、新文化都在與日俱增,如果語文教學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會造成知識與現實的脫節,離開生活的語文知識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要加強語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因此,我們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根據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生態化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做到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銜接,為學生創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背景,讓學生由課本到社會、從課堂到生活,關注時代發展,留心生活變化。結合生態化的課堂教學,確立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需求出發,以語文教材為基礎,擴大學習范圍,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語文審美,在對語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
二、語文的生命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的一切都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教師在生態化的課堂中起著引導作用,應該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語文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學生的人文構建。語文教育的定位應該是關注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語文教學既是一個傳播文化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的過程,語文教學除了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積累,還應該具備審美培養功能、情感帶動功能、思維擴散功能和價值引導功能。因此,在高中語文的生態化課堂中,語文教學活動既要著眼于當前課堂,又要延伸到課堂之外;既要給學生語言能力、情感態度等審美體驗,還要傳授給學生畢業以后走上社會的技能,從這些方面說來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了解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的重要途徑。因此,生態化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最高層次應該是對生命的教育,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關注生命、熱愛生命并且珍惜生命。在高中語文的生態化課堂中,教學互動要爭取把語文教材、教師和學生深處的生命意識融于一體,讓學生進行生命的思考,給自己的人生以啟迪。
因此高中語文教學要站在關注人的生命的高度,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實踐活動,把促進人的生命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始終貫徹著高度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語文的教學過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認識過程,而是一個生命意義的產生、發展和凝聚的過程,是個體進行生命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充滿人文關懷和生命情趣。高中語文教學只有尊重了生命的主體性、贊賞了生命的獨特性,理解了生命的發展性,才能創造出更好地教學環境。
三、語文的生態化
語文這門學科不管在哪個學習階段都是一門主要學科,是培養學生準確、敏捷和高效運用語言能力從而適應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基礎課程,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語文學科的基本構成要素有語言、思維和語文知識等,這也就決定了語文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語言訓練、開拓思維和學習語文知識。從目前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需求來看,主體性、社會性和生態性應該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堅持的語文教育觀。高中語文開展生態化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思維拓展能力都得到均衡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因此,要做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態化,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一種環境,美化語文的生態化課堂。在創建高中語文生態化課堂時,除了要關注課堂教學情境、課堂對話、課堂文化等比較顯著的課堂環境以外,還要關注那些隱藏在學生心中不易被教師覺察到的比較隱晦的環境,也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教師只有堅持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學習方式和活動,創造出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的環境,才能讓學生在體驗性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審美體驗。在高中語文中開展生態化課堂教學有著多方面的現實意義,高中語文生態化課堂是現代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結果,是實現語文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語文生態課堂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也促使語文本身的發展。語文生態課堂與生命相滲透,它關注每一位學生個體的生命狀態,提升個體的生命質量。語文生態課堂從生活、生命和生態三方面著手,關注語文生態化課堂建設,就是在關心生活質量、生命價值和生態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語文教學的發展。高中語文的生態化課堂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