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艷
【摘要】英語是中學教學中的中要學習科目,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進行中學英語課程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而如何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該門課程關注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中學英語 學習習慣 培養(yǎng)途徑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同時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英語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素養(yǎng),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學習到豐富多彩的外國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個人精神世界。而引導和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現(xiàn)階段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可以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受益終身。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性,但英語本身作為一種正在廣泛使用的語言,又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句法和文法,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因此中學英語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和鼓勵積極的進行英語課程學習,使學生在進行英語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課程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向?qū)W生講授英語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該對英語這門課程有一個更為科學全面的認識和把握,改進自身對英語課程的認知和定位,更新自身的英語課程教學理念。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它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外國文化的集合和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課程的教學時,一方面應該向?qū)W生講授英語單詞、英語語法等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帶領學生挖掘和探究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魅力,增進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單詞和語法中體會英語文化的深厚內(nèi)涵。可以說,增進英語教師對于英語課程的認識,對英語課程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學科定位,對于任課教師更好的進行學科教學,有著極強的輔助作用和積極影響。
在教學理念方面,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很多中學英語的任課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往往將教學目標單純地設定為對于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而忽視對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只關注學生能否對單詞進行記憶,能不能正確的運用英語句法,能不能在英語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種應試教育目標的設定,雖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卻容易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只能每天沉浸在單詞和句法的海洋里,沒有時間和機會去體會英語課程中包含的語言精神和內(nèi)核。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學生在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時產(chǎn)生厭倦、疲憊甚至是排斥情緒,導致學生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針對這種狀況,中學英語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積極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念,將英語知識和英語趣味有機結(jié)合起來并且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傾聽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感受。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使學生能夠和教師自由的反映自身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瓶頸,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愛上英語學習,主動的進行英語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其次,在進行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有所收獲,在收獲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材施教”是課程教學中應該遵循的重要教學法則,只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水平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教學,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進行中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通過談心等形式,傾聽學生對于英語課程學習的看法和意見,準確全面的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從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全班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情況出發(fā),采取一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從英語課程本身來看,英語單詞的學習難度較低,繼而便是英語詞組,英語特殊句式等。而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該在一堂課上設置多種類型的英語知識,通過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既能使英語學習程度較高的同學的英語水平有所提升,又可以使學習程度較差的同學有所收獲。
除了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之外,教師還應該在英語讀與寫教學中,加入英語聽說教學,使英語的聽、說、讀、練四個方面相結(jié)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更能夠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擴展和提升,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中體會各種英語學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全面發(fā)展,彌補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改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展開英語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更加的生動形象,符合學生的接受和審美需要,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播放適合學生觀看的英語電影和英語短片,在糾正學生英語發(fā)音的同時,使學生看到英語世界的廣袤和奇妙,使學生主動進行英語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最后,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需要教師和課堂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家庭因素的渲染和配合,因此,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有趣的英語讀物,使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從課堂之中延伸到課堂之外。適當延長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外,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英語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使學生主動的探求英語知識,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英語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同時,教師應該和家長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使家長在家庭中為學生營造適合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體現(xiàn)。通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可以在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同時,使學生愛上英語,主動學習英語,養(yǎng)成終身學習英語的學習習慣。這種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和今后的個人發(fā)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