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杰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初中美術教學除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之外,還需要注重學生人文體驗,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本文對人文精神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進行研究,分析在初中美術教學的人文精神的培養,期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文精神 初中美術 情感培養
新的歷史時期,學生的人格培養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在初中學生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下對初中美術教學提供明確的要求,要求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尊嚴、價值、道德的人,將青少年培養成為具有健全的人格修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初中美術教育,除了開展社會美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之外,還需要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與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斷強調自我意識的網站,培養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一)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與追求,是高度重視人的價值觀的思想太對,是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與塑造,其主要關注點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主義是以人為主的教育,集中體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需要將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價值。人文精神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地區文化個性的核心尺度之一,人文修養水平與教育水平直接相關。
(二)人文精神的價值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將人文精神納入學生的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人格完善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能夠實現學生思考、感受與發現,體會人生哲理與文化價值。對于初中學生美術教學而言,人文精神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第一,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將人文精神貫穿于初中美術教育的全過程,強調人的自由、尊嚴和人格,構建以學生為主的美術教學課堂,重視學生的自發性與主動性,強調自我意識的完善,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第二,將人文精神應用于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通過美術技巧的培養與人文精神的訓練,使學生的美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能夠引導學生不斷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實現美術技巧與個性培養的和諧發展;第三,人文精神是由各種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于主體的精神品格,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自己,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態度,對人和事務的情感意象,為了達到人文精神培養的目標,需要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管徑,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實現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術課程的體現
(一)人文精神是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美術教育屬于人文學科,美術是人類文明在美學藝術上的體現,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是畫家對于社會、生活的感受,能夠表達出人的理想、情感、尊嚴、生存狀態等多方面的內容。初中美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藝術的價值,同時了解美術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人文精神、自由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初中美術教育而言,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美術教育具有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
美術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美術作品的學習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美術作品是人文精神的體現,通過美術教育,面相全體學生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發揮美術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呈現適應學生的認知特征與需求,以學生為中心的開展各種美術教育活動,緊密聯系人類生活與人類情感,能夠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
三、初中美術教學的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一)利用美術課程,開展階段性人文精神教學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不同的年紀對于藝術學科的積極性以及人文精神有所不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隨著年紀的升高,學生的人文修養有所提升,但是對于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有遞減的趨勢。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每學期的第一、二節課開展人文精神教學,通過情緒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優點,了解美術教學的樂趣。此后隨著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采用激勵性的方式進行人文精神教學,逐漸讓學生了解到,人文精神以及藝術修養是美術學習的重要部分,通過藝術能夠提升美的感受,養成更全面的人格。
以《中國優秀的雕塑作品》的教學為例,該課程是第二冊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而言,該階段的教學屬于培養興趣,開展人文精神教育的關鍵階段。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針對課文中的“擊鼓說唱俑”、“秦始皇兵馬俑”等內容開展教學,結合歷史事件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雕塑造型的人文精神、民族風格以及藝術特色,讓學生體會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價值。通過人文精神的教學,讓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了解傳承古代優秀文化的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在美術技能訓練中,滲透人文精神教學
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的重要方式,也是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美術技能訓練教學中,筆者對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進行創作,一絲不茍的完成繪畫人物,同時精益求精,提升學生對美的追求。在美術技能訓練中,嚴格要求學生,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學習習慣,讓下阩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受到啟迪與教育,明白其中的人文素質的修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以《筆墨的情趣》一課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演示,向學生展示中國花鳥畫的魅力,同時將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向學生傳達中國畫家注重人格的鍛煉與個人修養,因此其花鳥畫均具有相應的意義與價值。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梅蘭竹菊四君子作品的喻義, 培養他們不怕困難,意志堅定,虛心勁節、剛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堅貞人格。在該堂課的激發訓練中,筆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中國話會話技巧,要求學生了解,中國美術作品不僅僅是技法的訓練就可以完成,還需要注重個人修養的提升;同時讓學生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 關注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境界審美境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人格培養逐漸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逐步滲透人文精神教學,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修養,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高艷杰,初中美術課堂教育教學探析[J] 《學周刊B版》 -2013年4期
[2]王靜;初中美術教學審美和諧的創設[J]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