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莉
摘要:大學語文課程“應用寫作與實用口才”板塊教學采用模塊化教學方法,不但解決了課時少的實際問題,而且在結合專業特色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清楚所學內容具體所用范圍和場所,培養各專業學生語文運用能力。
關鍵詞:大學語文;寫作;口才;模塊化教學
學院定位為應用型本科之后,“大學語文”課程改革也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不論是教改成果還是教改實踐都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教學內容的改革完全顛覆了傳統大學語文的模式:由傳統的人文文學教學改革為三大板塊:應用寫作、實用口才、文學欣賞;但一直苦于課時少、內容多,倘若機械地將寫作與口才兩個板塊的內容分開來講,不但課時解決了不了教學內容眾多的麻煩,而且也割裂了兩者之間關聯,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筆者結合多年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引入了“模塊化”教學,將應用寫作和實用口才中一些相關聯的內容,有機地組成若干個模塊,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模塊劃分組合
按照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按照不同的專題,將其分為溝通模塊、日常文書模塊、演講模塊、專業模塊、求職模塊、事務文書模塊等六大模塊:溝通模塊——社交口才、申請書、報告、請示、批復、函的寫作等;日常文書模塊——通知、啟事、海報、聲明等寫作;演講模塊——演講稿、述職報告、演講口才、辯論口才、歡迎詞(歡送詞);事物文書模塊——計劃、活動策劃書、總結、調查報告的寫作等;專業模塊——營銷口才、經濟合同、市場調查報告、產品說明書、廣告文案寫作等;求職模塊——求職信(自薦信)、求職簡歷、自我介紹(自薦)、求職面試口才。每個模塊側重突出一個主題,例如求職模塊,主要圍繞大學生求職工作展開,從求職寫作和面試口才兩方面進行教學,這樣既加深了兩板塊內容之間的聯系,也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語文的應用性,并懂得具體如何運用。
二、實施方法
1、注重專業特色。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側重不同的授課內容,注重其專業特色。比如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在應用寫作方面就側重市場調查報告、廣告文案、經濟合同等文書的寫作,而在口才方面則側重社交口才、營銷口才等內容;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寫作方面側重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的寫作,口才方面側重于社交口才、談判口才的訓練。對于理工科的學生,寫作方面則側重培養其日常文書、事務文書、市場調查報告、招投標書等的寫作能力,在口才方面著重訓練表達的條理性、表達能重點突出和一般溝通能力即可。教師只有認真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來設置教學內容,才能將基礎課與專業培養目標掛起鉤來。
2、著重培養實踐能力。要體現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必須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因此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依教學條件,為學生創建活動平臺,讓他們很快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中去。例如,在市場營銷專業“營銷模塊”的教學時,設計營銷任務,讓學生事先去進行市場調查,針對市場調查寫出市場調查報告、營銷策劃等文書,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場商務洽談,使學生分角色坐到洽談會議上,真正進行一次協商談判,將雙方協商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經濟合同;最后分小組進行模擬營銷。整個教學過程銜接緊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寫作能力。
再例如,在所有專業學生都要學習的“求職”這一模塊,由老師先講授求職信、求職簡歷的寫作方法基礎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寫一份求職信,再由教師講授自我介紹(自薦)、面試口才,最后由師生策劃組織一次現場模擬招聘,讓求職信、簡歷寫得和制作得優秀的的學生做求職者,安排其他學生作為招聘方,事先設計好面試環節、面試場景、面試問題等;教師擬好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再請部分學生充當評委,為面試學生打分。這樣既進行了“求職信、求職簡歷”兩個文種的寫作,也訓練了學生面試口才表達技巧,一舉兩得。
3、強調課堂互動。這樣,如此模塊化教學充分調動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關聯內容之間、相關文種之間、理論實踐之間、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師生共同積極參與、認真實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也讓他們在緊張競爭愉悅的氛圍中提升語文應用能力。
三、教師的作用
這樣,模塊化教學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里,不再只做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用型本科注重應用能力與職業技能,教師就要盡量壓縮理論知識的講授,只求“夠用”,并且將理論教學滲透到實踐過程中,通過組織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做、及時進行應用和反思。自然,這樣任課教師自身也面臨很大挑戰,首先自己要拓寬視野,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在授課課程方面做到“精”,且在其它學科方面還要做到“博”,只有這樣,才能靈活地根據各專業和實際情況及時組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才能高屋建瓴,更好指導和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大學語文應當注重應用性[J] 教育與職業,2009(08).
[2] 張琦 中職語文主題式模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田.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 (19).
[3] 王繼紅 大學語文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研究 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4] 余亞森 關于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的幾點思考 文學教學研究 2007(04).
[5] 童媛華《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方式芻議[J] 教育教學論壇 2010(36).
[基金項目] 本文是廣東省教育廳教學成果培育獎《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 基礎部,廣東 東莞 5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