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濤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僅需要注重關于文化課知識的教學,同時還應該有意識的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由于是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德育教育緊密相連,尤其是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德育知識的有效融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德育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對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這一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且針對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促進未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進而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問題;對策
在當前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作為小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語文教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越發顯得重要。因為語文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更可以促進其塑造出一個健康的情感態度。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使小學生能夠在啟蒙階段就可以進行一個完整的人格的塑造,從而更好的為未來的學習以及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簡述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且將其貫穿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使相應的思想道德意識和品質得到體現,通俗的說,就是通過德育教育,教會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的做人做事,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語文中滲入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教育的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目前的語文教育中,雖然已經開始融入了德育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看不到德育教育對學生在未來的影響作用,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對課本中與德育相關的內容進行講解,并且幾乎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甚至一些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的方式,完全與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范圍有所偏差,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對德育教學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在未來德育方面的發展。
2.教學目標和模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德育教學開展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未來的發展,由此就可以看出的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鑒于這個原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的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并且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對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改進,這樣才能使德育教育的質量得到保證,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在未來的發展[1]。在當前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育中已經在趣味性和互動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這種模式能夠使課堂的氣氛和活力得到保證,并且還能在確保學生正常語文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生、生活中的全方位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來看,大多數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我階段,完全按照課本涉及的內容進行授課,對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接受能力,以及個性特點沒有得到重視,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德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其在未來的情感發展。
3.對德育教學認識不足
當前各個學校的教師和領導,對于德育教育都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幾乎都僅僅將德育教育看成是輔助語文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兩者之間的聯系,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有做到徹底的分析和研究,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僅僅按照具體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劃分,忽略道德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這樣就不能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保證。此外,學校在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時候,也只是通過學生的成績進行判斷的,鑒于這一點,要想使學生的德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深刻認識到德育教育在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入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1.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基礎教材之中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包含著大量的德育資源,不僅涉及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還有許多歌頌我國秀麗河山的文章。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該深入的挖掘語文教材中,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內容,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意識。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年級的實際情況,展開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動。
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影片,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學習《憫農》的時候,可以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懂得節約糧食,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積極參加一些衣物勞動,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的品質。再比如,在學習《珍貴的教科書》的時候,在戰火連天的環境下,孩子們還在堅持讀書、學習,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英勇犧牲,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將具體的時代背景進行延伸,通過對這一知識的深刻學習,學生就能夠意識到當前學習生活環境的優越性,并且更加積極的學習。
2.教師以及學校德育意識的提升
因為教師和學校在思想意識上的偏差,造成了學生在德育學習方面的漏洞,所以,為了更好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就應該積極的進行觀念的轉變,意識到德育教育在小學生教育以及成長中的重要性[2]。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滲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評價,根據文化課知識和德育學習分為兩個部分,滲入的了解學生,有效發揮學生的特長,針對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可以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促進其發揮自身的長處,最終的評價當中,需要將文化課的學習程度、德育方面的表現以及不同學生的特殊表現綜合進行評價,這樣不僅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積極的人格,對其在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3.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使學生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很多情況下,都需要進行課外實踐活動,這種活動的開展,能夠將學生的成長、學習實現和社會的緊密相連。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影響進行拓展,并且發動學生對周邊的植被的破壞情況,以及與環境污染有關的方面進行拍照,并且將其組織成語言,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更深入的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我們身邊存在的污染問題。另外,在學習《一夜的工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與周總理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周總理對于革命工作的無私奉獻精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將周總理的相關事件在課堂上進行列舉,讓學生們能夠進一步認識到這個偉人在他一生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的貢獻,不管從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思想上等各方面,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四、結束語
綜上,語文作為小學的基礎性課程,不僅關系著學生文化課知識的學習,同時,其中還涉及了諸多的與德育相關的內容,小學生正處在各個方面初步形成的時期,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將之一點進行有效的利用,將德育在語文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滲透,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虎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3(18).
[2]陳紅艷.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