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玉
【摘要】探究性閱讀是突出學生主導地位的閱讀方式,該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目標。本文對于探究式閱讀的概念與意義進行探討,結合當前探究式閱讀在小學語文的現狀,提出了小學語文開展探索性閱讀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見解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當前的課程學習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了與探究、勤于動手,搜集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是小學語文的一門必備訓練,根據新大綱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主動性學習,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開展探究性學習[1]。探究性學習是通過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信息論理論為指導,從而快速的獲取文章信息的閱讀方式。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能夠快速的獲取文章信息、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閱讀,能夠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保障探究性閱讀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課堂與學生的情況,策略性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一、探究性教學的實施重點
小學語文新課程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教材以及結構也對探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學生探究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閱讀應該注重以下要點。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探究性閱讀是以學生的自主性為主導地位的,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發揮指導作用。在探究學那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從而啟發學生學習。在進行探究性閱讀中,教師應該創造情境性導入學習,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同時可以參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意義[4]。例如,在學習《迷人的露天床鋪》的課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想想露天床鋪上的聲音、感受,通過在課程中的聲音描寫,引導學生的想想,理解文本傳達的情誼,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性閱讀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閱讀方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以學生的理解與獲取新知識為主,為學生的創造活動增加創造、開放、動態以及活力。《課程標準》指出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語文能力的特點,從而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把握文本的課題作用
文章是閱讀的客體,探究式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因為文章文本是一個多層次的框架結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從而萬巨額文章的為定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比如:《記金華的雙龍洞》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游覽順序,讓學生通過畫出作者游覽的示意圖,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推敲,體會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四)善于利用課外資源
閱讀能力需要構建在一定的閱讀量上,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善于利用課外資源,將課堂學習與課外資源結合起來,從而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當選擇性的進行課外資源的講解,以探究性閱讀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升缺省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比如在《一顆小豌豆》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在課外讀讀安徒生的原作《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學習尤今的《綠毛龜》(節選)就讓學生課外閱讀原文,在原文中了解綠毛龜最終的命運,體驗人與動物如何真正和諧相處。
二、現代小學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開展了多年,但是總的來說,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著“講解—分析”式的教學方式,這種閱讀教學方法深受前蘇聯閱讀教學法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啟發—閱讀—讀后談話—逐段閱讀分析—編寫段落大意—復習閱讀—總結”的模式開展教學。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四年級課程內容《觀潮》的教學中,通過預習—全文朗讀—全文分析—讀后感的方式急性教學,讓學生能夠了解生詞的用法,并且以閱讀理解習題的方式深化學生的理解,從而完成階段性的教學。
三、探究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式閱讀,應該在把握探究性閱讀的重點上,采用積極的方式與策略組織探究性閱讀,避免陷入探究性閱讀的誤區,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一)預習文本
為了實現探究性閱讀效果,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在開展閱讀教育之前,學生應該掌握學習文本的整體布局、生疏字等主要內容,關注文本中的難點,從而為探究式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引導學生預習之外,教師應當根據教材文本的內容,創造探究性閱讀情境,從而快速導入學習。創設探究性閱讀情境,創造活潑輕松的課堂環境,加強師生交流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點燃自己房子的老奶奶》教學中,通過加強預習,讓學生有疑惑記錄下自己閱讀的思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獲得更大的閱讀效益。
(二)探究式閱讀指導
探究式閱讀指導是實施探究式閱讀教學的關鍵,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做好引導作用,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而深入分析文本的內容,掌握文本內容。
(三)教師引導學生合作討論
探究式閱讀的最終目標是解決探究式問題,采用討論的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而理解,并且促進學生的溝通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談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化討論的內容,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實行探究性閱讀,能夠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滿足新課標中語文教學的要求。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積極引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感知掌握理解閱讀材料。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學生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閱讀主動性加強,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更好的要求,只有采用探究性教學,才能夠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鑒賞,從而滿足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具有必要性與必然性。
【參考文獻】
[1]黃乃佳.用辯證思維審視閱讀教學中的問題[J].教育探索,2011(6).
[2]丁瑩.探究性閱讀在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2008(27).
[3]郭素真.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提高語文學習興趣[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