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瑛
我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中時常會碰到一些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學生。他們對學習沒興趣,基礎比較差,行為習慣不好。學困生作為學校教育客觀存在的一個群體,直接影響著校園的和諧構建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新課程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師不容忽視的任務,也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就此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學困生轉化的對策。
一、走進學困生心里,喚醒學英語的信心
學困生進入初中時,英語已學四年,由于在考試中與其他同學對比產生的成績差距,使他們在心理上形成誤區,造成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淡。隨著初中學習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長此下去,學生開始厭倦英語,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然后放棄英語,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大部分學困生的特點:膽怯自卑,逆反心理嚴重,想引人注意,有一定的上進心。由此可見,學困生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的自尊心非常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愛。所以老師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真誠和耐心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分析學英語的狀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扉接納老師。一旦學困生真正愿意接受老師的引導,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就會被喚醒。
1. 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學困生并不是智力有問題,他們往往還相當聰明,他們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作為老師,我們要善于去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幫助他們揚長避短、不斷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比如,口語好一點的同學,我們就培養他來做領讀。這樣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學英語的信心。
2. 理解尊重,善待學困生
教師要讓每一個學困生在平等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教學要獲得成功,與學習者的智力因素有關,也與他們的情緒、學習動力等因素有關。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學困生在班級中常被同學鄙視,甚至包含有些教師,他們心里有一種壓抑感和厭學情緒。因此老師要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去幫助他們。比如有些學困生的頭腦反應慢點,有時一個簡單的時態講幾遍還不理解,我們就不厭其煩地再多講幾遍;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直到他們聽懂為止。例如,be strict in與be strict with的區別,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來教學生:“任何事情要投入,與人相處要和睦”。
3. 鼓勵賞識,幫助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識。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學困生并非智力有問題,只是普遍自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差。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要經常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識。當他人感受到自己有用時,就會形成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學困生,分析他們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從他們身上尋找閃光點進行表揚鼓勵,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
二、創造機會,激勵學生參與
英語是一種交際語言、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大量地反復地模仿,訓練和運用,將語言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然而大多數學困生學習不主動,怕吃苦。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他們會認為整天都在讀背,太沒有意思。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多給學困生創造機會,激勵他們參與。
1.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從教學的方方方面為學困生走出困境創造條件。教師要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我們就要簡化教材,精講多練,創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學困生往往怕開口,我們就選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教容易的句子;朗讀平時已讀過多遍的課文。這樣學困生開口的習慣慢慢地養成。一學期下來,他們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
2. 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的重任在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成功的自信心!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感到有興趣和有信心了,他們為學習付出的努力才有價值。“學困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而造成學習困難的。因此,我們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記憶的方法,養成作業書寫端正的好習慣,以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
三、設立目標,循序漸進
一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獲得學習動力。學困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對每位學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而且經常檢查、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對他們多鼓勵,發現有進步就大加表揚,及時肯定,提高其自信心,也指出他們發展的方向。
當然,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由于學困生自制力差,再加上環境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容易出現反復性。這時教師要多為他們創造學習的條件,多為他們設計一些可以達到的目標,讓他們有更多表現的機會享受更多成功的喜悅。不要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我們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幫助去鼓勵他們,給他們一個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采取恰當的方法及時給予引導,使他們在認識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改正缺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學困生轉化工作立竿見影出效果是不現實的。讓我們在“走進學困生心里、喚起學英語的信心、創造機會激勵學生參與、設立目標、循序漸進”等方面常抓不懈,用足夠的耐心尋求他們的長處,用他們的點滴進步去點燃希望的曙光,學困生美好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