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庭利
摘 要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幫助貧困生解決民生問題,同樣也肩負著育人的責任。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中存在諸多誠信失范的現象,表現在國家助學貸款、貧困生認定、助學金補助爭搶等方面,高校的誠信培育工作是資助育人的重要環節,意義深遠。
關鍵詞 大學生 資助 誠信教育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grity and Funded Education
WAN Tingli
(Depart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id work not only needs to help poor students to solve livelihood problems, als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people. Currently, the presence of many funded Universities in good faith anomie, manifested in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s, poor students identified, grants subsid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etition, the integrity of development work is funded university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funded; integrity education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指出“要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為了更好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我國逐步完善了學生資助制度,學生資助范圍已遍布各個教育階段,目前,已建立以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校內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資助政策體系,投入的經費在不斷增加,當代高校資助工作也成為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解決貧困學生物質層面上的需求并非唯一任務,更重要的是達到“資助育人,助人自助”的目的。這要求我們要以資助為起點,以育人為終極目標,充分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使育人工作與資助工作有效結合,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又能被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服務意識。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將經濟資助與精神幫扶有效結合,導致資助工作中出現一些誠信缺失的不良現象,也折射出高校資助工作中誠信育人的缺失和不足。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是指坦坦蕩蕩,不弄虛作假,“守信”是指要信守諾言,“言必信”,言行需做到一致。李開復在其書《做最好的自己》中說過“誠信是根植于一個靈魂深處的價值觀的一種。誠信本身是一種不分時代、不分地域的普遍價值。人一旦不守誠信,經常食言,久而久之他一定會失去周圍人的支持和信任,終將會抑郁、不得志,人生也因此會變得黯淡無光。”十八屆五中全會中也強調“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因此,進一步加強高校誠信培育工作,提升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培育大學生誠信道德品德,革除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中誠信失守的問題,營造積極向上的資助育人氛圍,弘揚誠信文化,不僅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樣也是資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1 高校資助工作中誠信缺失的現狀
1.1 國家助學貸款違約、惡意拖欠
國家助學貸款是面向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專科生的銀行貸款,資助家困生在校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由政府部分貼息,且無需學生擔保。作為加速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對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意義深遠。
現在部分貸款大學生出現提供虛假信息申貸、貸款總額度過低,獲貸學生比例過小、違約還貸款情況嚴重及借貸學生惡意逃款等現象,畢業的逾期貸款學生中,由于缺乏誠信而欠款不還的占很大比例。造成高校開展大學生助貸工作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有學生原因,有高校的原因,也有銀行原因。這不僅對高校大學生助學貸款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也對大學生自身的個人誠信造成了不良影響,甚至會影響國家對大學生助學資助政策的傾斜。
1.2 貧困生認定弄虛作假
貧困生認定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獎助學金評定的基本條件,其認定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獎助學金評審的公正性。盡管各高校都將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在校生活平均消費情況、家庭人員組成、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等作為量化標準納入到貧困生資格認定范疇中去,但由于貧困生資格認定是一項極為復雜、標準難以統一的工作,一旦有學生缺乏誠信意識,對申請材料弄虛作假,無法一一核實,從而造成了學生信息不可靠的現象。在貧困生認定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反映出資助工作中誠信教育的不到位。
1.3 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爭搶
針對給貧困學生提供的助學金資助和勤工助學崗位,部分高校缺乏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部分學生對于國家資助及勤工助學崗位不能抱以正確的心態對待,養成了“爭搶”的心理。有些家庭條件不差的學生甚至抱有一種“國家的錢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將國家獎助學金視作“天上掉下的餡餅”。在貧困生認定和助學金評審過程中,出現為了爭當貧困生而爭得面紅耳赤的現象,有些條件較好的學生甚至在生活中偽裝自己,獲取助學金的補助,造成資助資金的過度浪費,使得資助政策無法完全造福于真正有需要的學生。
2 堅持資助育人,加強誠信培育工作
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活動是實現人文關懷的根本。堅持資助育人的原則,不僅要在物質層面上給予貧困學生幫扶,更需要加強人文關懷,加強誠信培育工作,使得民生工程與德育工程雙管齊下,不斷改進資助工作的新方法,達到“資助育人,助人自助”的目的。
2.1 以身作則,加強誠信教育
古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師講誠信,學生通過上行下效也自然會講誠信,如果教師自身不守誠信,說話就會失去力量。作為育人的重要角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要敢于揭露誠信失范的行為,要強化誠信教育職能,將作為思想政治理論重要課題的誠信教育寓于教學中去,通過課程教育和座談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
另外,積極加強貸款學生的誠信還款教育,邀請用人單位來校開設講座,介紹招聘標準,這種誠信教育是最具說服力的。應屆畢業生由于其開發性思維、可塑性和溝通能力強,往往容易被企業重視,而人才的誠信品質是企業看重的基本素質,按時還貸與否直接影響到其就業與應聘,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培育大學生的誠信觀念,讓大學生明白不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2.2 營造氛圍,構建誠信校園文化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溫床,也是提升大學生誠信水平不可或缺的教育陣地。
高校應當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誠信校園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創新資助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將誠信教育寓于其中,使得大學生通過資助工作中的誠信文化內容,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要利用廣播、報刊、雜志、網絡平臺開展誠信教育,加強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服務的校園網建設,使誠信教育的形式生動化、多樣化,寓教于樂,積極引導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提高,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弘揚誠信文化。只有將誠信內化為心,才能外化為行。
2.3 建立機制,提高學生誠信意識
(1)建立誠信檔案。按照要求為每個學生建立相應的誠信檔案,誠信檔案中要記錄大學生的個人資料、家庭背景、信用記錄等相關信息,并將其納入學生評定獎助學金、入黨、推優、畢業就業的重要依據中。多方約束,多管齊下,引導大學生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講信用,做實事,從而獲得良好的信用記錄,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健全獎懲制度。國家助學貸款是為了幫助貧困學生更好的完成學業,這些學生畢業后一旦出現誠信問題,就會給還貸管理工作增加阻滯。因此,規范助學貸款信用制度,按規定程序,把好關,量好度,讓大學生無機可乘。對于還貸學生,要進行適度的教育、規范、監督,對有連續不良還貸記錄的學生要進行一定的制裁。與此同時,將學生誠信檔案的信用記錄作為重要依據,在獎助學金評定、入黨推優、就業求職等環節進行慎重考量。再者,借助法律手段對助貸行為進行規范。在學生還貸過程中一旦出現不能如期還款和惡意欠款等行為,可以借用法律的手段對這類行為進行約束和制裁,讓他們意識到踐踏誠信道德底線的惡劣影響,不僅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是要負起法律責任。只有守住誠信道德的底線,才能善始善終。
(3)創建助學貸款雙向交流平臺。高校在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中擔任了重要角色。一是橋梁作用,作好銀行與學生的聯系者。高校應依法協助銀行做好管理工作,向銀行提交貸款學生的真實、全面的信息,發揮其橋梁作用。通過新生報考時提供的考生信息,再加之新生入校后重新做的家庭信息采集表及檔案信息匯總,將學生真實可靠的信息及時反饋給銀行。
二是學生的直接管理作用,充當了學生助學貸款使用監督者的角色。作為直接管理學生、監督學生的角色,高校應當依法按程序組織督促學生按時參加銀行組織安排的有關事項,比如通知并敦促學生國家助學貸款申請材料的準備、學生學籍異動(如休學、退學等)后督促學生書面申請終止貸款并及時還款等。對能順利完成學業的貸款學生,學校應及時督促學生辦理還款確認手續,將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反饋給銀行。同時,可以通過創建誠信資助還款群,要求學生加入群組,及時更新借貸信息,監督學生按時還款,形成良好的雙向交流平臺。
與此同時,我國助學貸款的管理工作不僅僅是學生和高校的工作,更需要政府、銀行、高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配合,才能保證貧困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能得以實現,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得以加強,社會誠信道德水平得以提升,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早日實現。
資助政策,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和關愛,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解決大學生民生問題的同時,更應當注重育人工作的意義,加強誠信培育工作,使得大學生在享受資助政策帶來的經濟資助之際,能夠深知誠信的本質與內涵,樹立良好的誠信觀念,講誠信,辦實事,主動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N].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北京,2015.
[2] 董庸昌.淺析“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41-144.
[3] 尹超.探究誠信問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才智,2014(33):60-62.
[4] 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何建娥.高校學生誠信缺失芻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7(5):121-124.
[6] 于丹丹,王瑋.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提升大學生誠信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3(2):56-57.
[7] 薛俊義.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哲學思辨[D].蘇州:蘇州大學,2007.
[8] 趙桂.高校大學生助學貸款中誠信缺失問題的研究[J].成才之路,2008.34:26.
[9] 裴智民.我國大學生助學貸款還款機制優化的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6):34-37.
[10] 陶柳清.當前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問題總結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9(8):14.
[11] 杜坤林.從保障型資助到發展型資助:高校助學工作范式轉換及其實踐[J]. 中國高教研究,2012(5):85-88.
[12] 安江燕,谷忠新.基于人文關懷視角的高校學生資助育人[J].前沿,2012(2).
[13] 王旭.打造大學生誠信助學貸款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7(2):43-45.
[14] 夏斐,梅盈盈.校資助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5.34(3):159-161.
[15] 陳永華,王明旭.淺析高校在國家助學貸款中的角色[J].中國校外教育(理 論),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