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重視以及加強課堂教學學習和研究才可以促使數學新課程改革有效實施。每時每刻關心注重學生學習思維的形成以及發展過程,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在有效教學為主的理念中,擔當組織者、領導者以及合作伙伴的教師,只有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究思考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才能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所突破。
關鍵詞:復習目標;有效教學;自主性
初中數學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困難,并且枯燥無味,缺少學習興趣。若是能夠將這些知識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方法進行講解和運用,那么效果會大大不同。在初三數學復習課中教師應多多指導學生,使其學會依照題目知識點方向找到解題思路,再結合學生答題狀況進行題型轉換。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擴散思維、延伸知識,學生在復習課中有所提高與創造,可以達到復習的最好效果。
一、確定復習目標,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首先要明確復習目標并把握中考動向,重點研究方法,制訂復習計劃。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有效實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要素,只有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賴,學習效率才會很高。在課堂中教師也應當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于學生融入良好的氛圍中,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三數學復習主要是在初中數學課程結課后對數學知識進行提煉精簡,所以教師要明確數學復習目標,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提高數學能力的基本原則,運用復習來鞏固知識以及完善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圍繞著復習目標,對數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網,讓學生通過自己建立的知識網結構進行知識再現,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
二、課前準備充分,調動課堂學習氛圍
每次進行初三數學復習課之前,教師都要對教材進行一個大框架的歸納梳理,再結合課本中典型的題,依照復習內容與目標,思考運用哪種方式可以將知識網里面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所用,這將是課前準備的關鍵。備課所要用的習題還應當具備以下幾點:
1.具備層次性和基礎性,還應當有一定的綜合性
2.具有典型性
主要是選擇學生容易犯錯而考試又出現頻繁的知識點。
3.有一定的開放探索性,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思考,發現問題并可以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
4.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將抽象化問題具體化,轉變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創設利于學生探索問題的情境,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會是讓學生表現個性化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常見事件聯系到數學教學中,組織一系列教學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更加有助于初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三、開展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要遵循以下幾方面:
1.整理知識并突出學生自主性
在初三數學復習課中,要求學生自己對數學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并整理,這就要求學生有自主思考能力,在整理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找教師進行指導。
2.師生互動講評突出教學實效性
對習題進行講評是數學復習課中關鍵環節,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總結為以下幾點:
(1)進行習題講評時要注重歸納數學思想方法。由于近幾年初中結業考試的題目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觀察分析、分類比較以及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和思考方式。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在題目中發覺思考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和有效結合解決題中延伸的知識點,找到解決方法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在習題講評過程中注重習題的延伸。在復習課中對習題進行講評更要注重習題知識點的延伸,不要局限于一個知識點,而是學會變通,激發學生主動自考積極探索的能力。
(3)在習題講評時要最大限度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在講評習題過程中,把學生作為中心,由教師在一旁引導,讓學生自己思考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講解自己對題目的看法以及解題方法,并相互分析每一種解法思路,比較優劣,觀察規律進行整理。
(4)講評習題時對易錯點進行分析運用并記錄。教師總結,記錄學生比較容易混淆出錯的知識點,可以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專項復習,并將其錯誤的思考過程進行剖析,找到錯誤的根本原因,反復復習并練習。
參考文獻:
[1]周洪偉.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0(8).
[2]黃美蘭.基于有效教學的初中數學復習課策略研究[J].儷人:教師,2015(11):73.
[3]蔣建東.初三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