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口語是語言學習的主要內容,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交際功能日益凸顯,口語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英語口語;音標;興趣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以口頭和書面形式進行交流的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按照這個原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言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如何運用語言的能力。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應付一張張的考卷上,大多數學生筆試過硬,表達卻結結巴巴,說話語言不連貫,無法用英語進行交流。對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重點談三點提高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個人見解。
一、重語音,為口語表達奠基
單詞是英語教學中的關鍵,而音標又是學習單詞的墊腳石,如何教會學生認讀音標是教學的關鍵。準確地讀出每個音標,并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是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第一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聽可以訓練發音、語調,使學生形成語感,然后經過大量的課堂操練,通常采取的是機械性操練,意義性操練和交際性操練等。另外,朗讀與背誦也必不可少。朗讀是英語語言和知識積累的過程,每天堅持朗讀幾分鐘,可以增加語感。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每周背一篇短文,基礎相對弱的,每周至少背誦一兩句,教師每周總結,表揚先進者,鼓勵后進者。其次,利用范例模擬法,即按照英文范例進行創造性地模擬,可以模擬一個句子、一段文章、一個對話,也可以模擬一篇短文或文章,范例提供了學生所要學習的標準英語。
二、重情感,創情景,激興趣
愛因斯坦說:“情感和愿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造背后的動力。”保持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積極的交際,有助于溝通情感,改善人際關系;積極向上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由于農村英語教學資源的缺乏,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更顯其重要性。同時,注重運用圖片、掛圖及多媒體創設語言環境。教師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傳授知識、布置任務、提問學生,不僅讓學生有了更多聽的機會,習慣英語的發音,更使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的環境中,大膽發言,積極實踐,輕松運用英語。
2.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是進步的最后催化劑,喪失了興趣的信心,學習也就失去了動力。在教學中,我們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重心,創設最佳環境,開展表演、圖畫、游戲、唱歌等比賽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敢開口、多開口、樂開口的習慣。
3.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強化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法,給學生創建一個和諧、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復習導入、直觀導入、故事導入、話題導入、情境導入、談話導入等。充分重視課前的duty report,free talk:時間不宜過長,3分鐘左右,題材不限,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個人介紹、喜好、天氣、簡短的故事、散文或新聞報道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開口,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勇于表達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搜集信息的能力。課堂中還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比賽,自言自語、背誦詩歌、順口溜或唱英文歌曲以及一些小游戲等。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而且可以使學生掌握語言,使課堂教學得到升華。
4.運用聽說法,進行強化訓練
聽說法認為語言是有聲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運用課堂用語為學生提供環境,還應該重視教材中的SectionA、B部分的1b、2a、2b聽力訓練,讓學生通過聽訓練發音、語調,形成語感,如:利用shadow reading,echo reading,one breath reading等進行強化。
三、豐富課余時間,培養閱讀習慣,鞏固興趣
要想學好英語,單純靠課堂的45分鐘遠遠不夠,我們要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為自己創設課外的語言環境,引導和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看英語節目,讓學生利用圖書、字典、網絡等進行口語學習,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或者通過報紙、雜志、網絡搜尋短小精悍、淺顯易懂的文章,用于free talk或自行熟讀背誦,每周至少積累三篇文章,定期進行整理,作為知識的儲備。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如口語演講、表演歌曲、單詞接龍、情景劇大賽等,使語言運用于實踐,同時通過運用語言收獲成功,激發學習的熱情。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亦非一日之功。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李英,閔尚超.國內英語口語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外語,2010(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