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沐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師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尋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突出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自主地交流、學習,更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如果能夠得當地投入教學,能夠達到老師輕松教,學生輕松學的效果,教學就可達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學家David Kionts倡導并且開始實施的。它提倡學生分組學習,彼此交換有用的學習信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小組合作學習,成為21世紀重要的教學方式。其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大程度地讓學生愛上學習,愿意學習,主動地進行學習。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在老師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接下來就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分組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每個班級都會有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否合理地對這些學生進行分組,直接關系到小組學習能否有效地開展。所以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同組成員要根據學習成績的好壞進行合理的分配,組內成員學習成績差異可以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差異水平應該相當。這樣既可以保證小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也能保證成員之間的多樣性,有利于小組之間進行學長競賽。小組成員一般為6人,老師要合理地分配學困生與優生的比例,一般兩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兩個學困生,這樣成員之間可以有效地互幫互助,學習交流時也可以互相影響,優缺互補,增加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
二、老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調控
1.問題設計要合理。老師設計的教學問題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難易適中的基礎上,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老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多注重基礎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應該以基礎為基準,再一步步地增加難度,這樣可以綜合考慮到每一位學生。并且提出的問題應該更多地結合實際,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2.老師要適當地參與,合理地進行管理。很多學生認為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放松精神,從而不能很好地進行學習,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合理的管理,老師要積極地參與到每個小組的學習中去,積極地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發展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小組學習之中,保證每個小組的任務都能及時完成,每個組員都能最大程度地學習到知識。
3.對小組的學習成果及時地進行評價。老師要及時地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于好的方面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于不好的方面也應該進行批評,并要求改正。讓學生更好地交流合作,學習到別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創造型思維的發展,讓他們多方面合理發展。
三、培養小組長,提高合作學習的時效
為了使小組成員更好地進行學習,在每個小組要選拔出小組長,幫助老師對小組成員進行管理。小組組長可以長期由一位學生擔任,也可以實行輪番當選的制度,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管理者,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科學的評價機制是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保障
小組學習的目的是有效地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一位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的榮譽,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所以,必須要建立一種合理的,能最大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科學的評價機制。恰當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組學習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科學的評價機制要有學生自我評價、老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幾個方面。評價時,不僅要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要合理地進行指導,讓小組學習最大地發揮其作用,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受教者。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討論等方式,在主動參與中更大地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老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及時進行調整,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2]俞月林.重視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10).
[3]沈陳炎.中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的運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