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曙華
摘 要:互動式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它包括知識、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互動,其本質是強調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共享課堂,做好課前互動準備工作、課中的互動實踐工作、課后的互動后序工作是構建互動式教學新理念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政治;互動式教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沿用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教學思路,課堂上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隨著課改的深入和社會對人才需求,“互動式”教學模式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應運而生了,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力爭做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從而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終極教育目標。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互動式的課堂教學呢?
一、通過互動,將教師從課堂中解放出來
傳統式教學中,教師就是一個傳導者,學生就是一個被動接受者。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堂教學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教師由一個主導者變成了一個合作者,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出來。教師從“神圣的講臺”走到了學生當中。以學生為主體,自始至終圍繞學生的活動而工作。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打成一片,讓課堂互動起來,特別是學生首先活躍起來,從而達到師生間、學生間的多邊互動,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睘榇耍處熓紫纫寣W生懂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用各種方式預設情境,恰到好處地觸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具體做法有:
1.趣味吸引法
在師生的雙邊互動中,教師所設置的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學生的活動才能自主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將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與所要達到的目標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
2.場景演示法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提供素材讓學生進行評講、表演等,渲染教學氣氛,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體會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信息,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
3.層層深入法
利用層層設問方式,在本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教師一環扣一環地設置相關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直觀展示法
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圖表、音像資料、漫畫、成語故事、名言等,展示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可以選取較熱點的時政新聞,也可以是實際的生活事例或事件。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
二、通過互動,將課堂還于學生
1.將教師從課堂解放出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拼命地教,學生在下面拼命地學。教是主動的,而學是被動的?;邮浇虒W改變了教與學的關系,正好將兩者反過來,讓學生能夠自主動手、動腦。如上《當今時代的主題》這一課時,我先從網上下載了有關敘利亞戰亂時的圖片,讓學生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和敘利亞難民逃亡歐洲的艱辛歷程,之后根據教材要求提出兩個問題:(1)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為什么世界仍不太平?(2)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是恐怖主義嗎?學生邊讀問題,邊查資料。最后分組進行討論,我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對在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從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將學生推向課堂
在課堂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所以,在組織教學時,要針對本節課設置的不同教學目標,動員學生課前去查閱與目標有關的資料,我的做法是幫助學生在網上查找與目標有關的大事件,最近發生的新聞報道,特別是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如鳳凰新聞、CCTV13《新聞調查》等。觀看后記筆記,分類收集整理,每當這時學生的精神很振奮,對全球發生的重大新聞很感興趣,這樣組織一堂思想政治課,教師就顯得得心應手了。
三、通過互動,為學生學習創造條件
政治課堂中的互動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雙方互動。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融入學生的群體當中,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當中的好伙伴、好組長。與學生心對心地進行交流,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評價。課堂上更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老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里,積極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充當學生的好伙伴、好朋友,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內心世界這扇大門。老師才會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很有益處。同時,隨著新教改的進一步深入,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編排也為新教改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1.新教材內容的豐富化,結構的新穎化,為新教改創造了條件
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是新教材理念的重大突破。因此,新教材的編排更多地融入課改新理念,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因此,新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和問題更多是以“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的形式,通過這種獨具一格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任務去做,有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從而在“想”與“說”中學會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習的主動性就會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2.新教材融入了學生互動的環節,為課堂交流探究創造了機會
通過多年對思想政治課內容的研究,我們發現新教材的編排幾乎每一節都有“議一議”“主題探究”“實踐與評價”“閱讀與感悟”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可以看出教材編排者的用心,就是想把學生引入自主探究中來,多給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討論、爭辯中,互相質疑,互相提問,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通過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 課堂上的互動,始終以教學效率為前提和條件
這就要求老師重點在于如何抓好契機,適時引導。學生課堂上的互動很激烈,但探究的問題是具有可控性的,是以這節課教學目標為導向。同時,在鼓勵學生時也有一個度的把握,不是沒有原則的鼓勵。另外,適當地給予學生挫折感的培養,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有益處。因為不同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對知識的把握上也千差萬別。所以,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也不盡相同,這就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
2.課堂上的互動,要講求方式方法
互動并不是講排場,講熱鬧。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的互動講求的是是否遵循老師的課前設計和要求,是否偏離了目標要求。這就要求老師對課堂應具有可控性,讓學生明白那些事可做,那些事不可做,這樣學生的互動才有意義,互動的目的性就體現出來了。
總之,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要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就是學習是快樂的源泉,而不是痛苦的深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哪種教學手段,哪種教學設備,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充滿吸引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運用互動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潛能,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他們的青春與活力在課堂上閃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發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有用之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