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科技時代的財富創造離不開人的智慧,馬克思的財富觀重視人在生產在財富創造中的作用,如今科技的發展,更是要堅持馬克思的財富觀,做到以人為本。當然,高科技時代堅持馬克思以人為本的財富觀有積極意義的同時也有消極意義,為防止消極意義的產生,還要加強對人才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將正確的意識,作用于科技,創造財富。
【關鍵詞】高科技;以人為本;財富
據現今媒體報道,去年國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無線充電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明創造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隨即在2016年,又將會有虛擬現實技術的再發展、索尼PS VR、HTC vive等重量級電子產品的上市,智能家居也會走入公眾的視野,這些高科技都會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期待。當今高、精、尖人工智能的發明,不僅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推進了國家的科技進步,更是為國家創造了無數的財富。然而這些高科技背后都凝結著人類無數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其產生是與人的智慧須臾不能離的。毫無疑問,人一直扮演著無形財富的角色,在現實社會的財富創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當今高科技時代,更需弘揚以人為本的思想,傳承馬克思的人本主義財富觀,重視人才。使得人學思想、人本主義思想理念得以更好地貫徹執行,使人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和提升。從而,作為生產活動主體的人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一、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的概述
當今時代,科技的發展與財富的創造至關重要,提到財富這一名詞就不得不想到馬克思的財富觀,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但無不體現著對人的重視,其人本主義思想伴隨他的著作的光輝歷史一直延續至今。
馬克思財富觀的產生經歷了從《萊茵報》時期的發端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時期的萌芽,經過不斷的研究探索,最終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完成之后,其財富觀初步形成。首次提出“宗教、財富等等不過是通向真正人的現實的道路”,將人的發展與財富聯系起來,人只有創造財富才能真正占有自己的本真。
當然,在以后的研究中,馬克思將社會歷史同生產實踐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聯系起來,這時的財富觀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更為清晰了。他的哲學中含有人學的研究,他的政治經濟學強調了人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資本論》這一大部頭著作,無時無刻不在提倡人的作用。馬克思拜物教闡述了“商品形態的勞動生產物間的價值關系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在人看來,居然幻想為物與物間的關系了,交換者自己的社會運動好像是物的運動了。”批判了人與人的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掩蓋的事實,導致人成為物的奴隸進而主體地位喪失,提倡將人的作用在財富創造中發揮到極致,這就是馬克思財富觀的表現。另外,在對共產主義的展望中,提出了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最高理想。這無疑不顯露出馬克思財富觀中人的地位,物質生產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既突出了財富創造中人的重要性,又堅持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這就是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的充分體現,從開始研究到著作形成都充分彰顯了人在財富創造中的作用。如今高科技時代,仍要繼續弘揚以人為本的思想,繼承與發展馬克思的人本主義財富觀,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重視人才的力量,而且對人的培養也會促進高科技的發展。
二、高科技時代背景下的馬克思以人為本財富觀的意義
現今社會高科技的騰飛,與高技術人才密不可分,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曾表明,“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人是財富創造的主體,尤其高科技時代,人才更為重要。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正確的意識會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高科技時代,人們一旦將錯誤的意識用于高科技,帶給社會的將是一種倒退甚至是毀滅。堅持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時,要注意人作為創造財富的主體,是利用高科技創造財富,而不是毀滅一切。因此,對人的培養不單是科技的培養更重要的是素質、思想道德的培養,鼓勵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高科技時代堅持以人為本還要采用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1、積極意義
第一,有利于財富創造與經濟發展。有學者提到:“馬克思深刻地闡述了人在生產中的主體作用。”此闡述突出人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高科技時代堅持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重視人的培養,利用人的智慧,生產出更多的高科技產品。例如:2016年兩會360全景攝影裝置的亮相,引起了中外媒記者的關注,這人類智慧的結晶,不久就會在市場上用于創造財富,實現它的價值。因此,堅持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通過重視人類勞動創造高科技產品提高國家的科技水平、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繼續堅持馬克思的人本主義財富觀,有利于高科技的發展與高科技人才的培養。馬克思提到,“財富不就是人對自然力——即是通常所謂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統治的充分發展嗎?財富不就是人的創造天賦的絕對發揮嗎?”以反問的語氣表明人對自然力發揮的作用就是財富,人通過自身天賦不斷作用于生產對象的過程即是財富創造的過程,當今時代正是人的智慧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反過來,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對高科技人才的培養,這也正是對于馬克思人本主義財富觀的貫徹和堅持,也順應了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第一要義。
2、消極意義
雖然人在財富創造中發揮一定積極作用,但高科技時代,具有主體意識的人,一旦受錯誤思想意識的指導,就會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適度堅持,減少不良影響。
第一,高科技時代堅持以人為本的財富觀,不排除過分對人科技的培養,而偏廢了思想道德的情況。假如人偶爾受錯誤意識的指導,進而將智慧應用于不正當的地方,把高科技作為一種毀滅社會的手段。因此,高科技時代,堅持以人為本的財富觀,不但要培養人的科學技能,還要不斷提升人文社科素質與思想道德水平,注重正確思想意識的灌輸,這樣才能夠使人在正確的思想意識的指導下,將高科技作為正當手段,創造財富,實現價值。
第二,高科技時代,過度堅持以人為本的財富觀,或許會降低此財富觀存在的意義。如果過度偏重對人的科學技能的培養,會導致人過度利用科技,而交流與溝通越來越少。從而疏遠了人們之間的關系,就不能顯示出以人為本的財富觀存在的正當意義。例如:社交網絡、智能APP的發明,縮短了時空,但拉大了人心的距離。社會因人的關系疏遠而不再和諧,財富的創造也將毫無價值可言。所以在高科技時代,要適度堅持以人為本的財富觀,適度培養人的技能,別讓距離阻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因此,堅持馬克思的財富觀,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培養,使其創造財富,產生積極的意義。但高科技時代,更要加強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來減少人的錯誤意識主導下濫用科技而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62.
[2] 馬克思. 資本論[M]. 郭大力, 王亞南, 譯. 上海: 三聯出版社, 2013.
[3] 馬擁軍. 財富的含義與種類[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1).
[4] 劉詩白. 社會財富及其源泉——使用價值形成論[J]. 經濟學家, 2003.
[5] 姚開建. 馬克思的財富理論[J]. 當代經濟研究, 2008(9).
【作者簡介】
馮天嬌(1995—),女,漢族,河北泊頭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淮北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