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對教育發展影響深遠,也是人們樹立道德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作為更深層次的文化形態,約束、規范著人們的生活及行為。道德教育可以促使人們培養優良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進社會和諧,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內涵。
【關鍵詞】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價值意義;分析
雖然中國的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是國民的道德教育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換個說法,就是經濟在不斷發展,但人們也在不斷地忽視傳統文化、忽視道德的作用。近些年來,頻頻曝光的校園暴力、旅游景點各種宰客等系列事件,正是對我國國民缺少道德觀念的反映。首先,筆者對我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進行一系列的概述,并重點分析傳統道德的重要性,進而分析道德教育的意義,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提供理論性的幫助。
一、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的概述
1、什么是道德?
所謂“道”即創造萬物之力;“德”是一種行為,順應自然。道德可以說是人類一種本能的產物,尤其是后天培養形成的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指導著人們的社會活動。同時,它作為社會的意識形態之一,要求人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有個底線,在生活中無形的要求、幫助和約束著人們。如果社會缺失了道德,那么人類生活是不美好的,社會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混亂的社會,人們沒有理性,沒有智慧,那生存變得毫無意義。
2、道德與幸福
一直以來,道德和幸福在倫理學中備受關注,而且各個倫理學家所強調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為道德應當成為傳統之關鍵;有的則強調幸福。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人們一般是將道德作為社會的終極目標,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雖然人們將道德作為社會的終極目標是不可避免的,但歷史反映出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如果將這類道德作為社會的終極目標,必然會導致個體利益的缺失。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了反思,開始選擇新的、符合時代的終極目標——現代意義的幸福。人類的本質,是幸福,人們想要將生活過得好,這是人的本性。
二、傳統文化中道德的作用
1、道德具有調節功能
一般來說,道德是社會與人、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緩沖器,一個社會只有道德作為支撐,人們更加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這是與法律有所不同的。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產生各種關系,所以,難免會發生各式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人們以道德標準去調節、指導以及糾正人們的行為,使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走向和諧。而當今社會中,各個社會群體在內部發生矛盾,因沒有及時調節而釀成悲劇的事件越發頻繁,比如,校園暴力、宿舍下毒等等。這些悲劇,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失去了道德底線。學校本應該是注重道德教育的,學生本應該有道德行為底線的,然而,就是因為整個社會忽視傳統文化、忽視道德教育的不良風氣,影響了世人的為人處世,釀成悲劇。
2、道德具有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在這里是指相關的道德教育活動具有的功效和職能,同時,道德可以作為引路人,催人奮進。道德的教育功能,不僅可以促使人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可以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榮譽、正義以及幸福等觀念。我國一直強調學校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這五好中,“德”往往會被忽視。因為,在物欲縱橫的時代社會中,很多人們產生一種誤解,那就是學習好了,便會有一番事業。因此,學校應該重視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這樣,才會盡最大可能的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我國建設事業出力。
3、道德具有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可以調節個人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平衡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對人們提出兩點要求,即端正對待自然的態度、調整自身的行為。社會公德的內涵很豐富,其中,環境道德是不可替代的部分,它能指導人們樹立造福后代的責任感,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統籌全局,以維持生態的平衡。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過分開采自然資源,導致我國的自然資源趨于匱乏。比如,在原本有限的耕地中,水資源缺乏、水土流失、干旱退化、污染嚴重的耕地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所以,人們應該重視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價值,這樣有利于人們進行正當的利益追求,并且應該做到“欲而不貪”,遵循適度的原則。
三、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價值
1、有助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作為我國綿延不斷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息不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各種物質文明不停歇地進入中國,相比之下,我們更多的是吸取西方物質文明的優良部分,而往往缺少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研究、保護、發展。比如,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遺成功、很多人每年都記得過西方情人節,卻不記得七夕節等等,可見,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入,也不夠重視。因此,中國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愛國主義精神。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加強受教育者的傳統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引起國人對傳統文化道德教育的重視。
2、有助于形成安身立命、平治天下意識
當代,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物質,從而影響了許多人看待物質利益的態度。面對面前的物質利益,人們放縱欲念、不知節制,將物質利益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對人們進行正當利益追求做了肯定,但是應該做到“欲而不貪”、掌握適度的原則。可見,傳統文化留下一種大思想給人們,它認為,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應將富貴作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而是應該將提升道德學問、升華人生境界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
3、有助于重視、保護傳統文化
當今世界,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避免的發展潮流,也是種發展的客觀趨勢,它深刻并持久地影響著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的發展。對于世界各國而言,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基于經濟全球化,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張,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沖擊,文化安全受到威脅,只有保持、發展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在世界占據有利地位。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是當代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建設,而道德建設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
四、結語
總之,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積淀,集聚了世代思想家的智慧。我們既不能脫離,也不能拋開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道德教育,我們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去發展、去創新。每個人都肩負著為國家建設出力的責任,所以每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道德,二者缺一不可。這要求我們把握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當成提升全民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重視、保護傳統文化,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洪 飛. 歷史教學中應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J].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6):61-64.
[2] 陳 剛, 潘國霞. 試論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價值[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8(01):100-102.
[3] 許 榮. 重視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價值[J].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 2007(12):88-90.
[4] 姚林茹. 傳統文化在中學德育中的教育意義及其價值實現[D]. 河南師范大學, 2015(04).
[5] 張 偉. 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價值[D]. 山東大學, 2010(03).
【作者簡介】
劉璐(1994—),女,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文學學士,單位:江西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