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秋
摘 要:小學教學是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啟蒙教學,相比于幼兒教學,小學教學無論從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然而,鑒于小學生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壓迫”下,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而,當前小學教學最大的核心動力便是解放語文教學,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發展。鑒于此,以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初探為研究課題,系統地進行闡述和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開放性;小學生;主體發展
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尤為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但是如今的小學生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對外界的判斷能力較弱,因此需要教師開展開放性的教學,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開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并且解放小學生的自然天性,實現小學生的主體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不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形式化的口號,而應該真正落實在小學教學中。但是,目前小學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的協調性上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小學教學題材內容不符合新時期小學生的發展
自古以來,小學生的語文教學題材在教材的選擇和更換上,都存在嚴重雷同的詬病。在網絡化時代下,小學語文教材上仍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內容,已然不適合小學生的發展。而且從一定程度上,小學生語文教學題材的落后,還妨礙了語文教師新教學方法的演練和實施。
2.小學語文教學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小學語文教學課程設置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備課關鍵,雖然,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備課有了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但是課程內容的設置還是習慣以教師教學為主體,與當下“學生的主體發展”正好相悖。
3.小學教學中主體性培養的缺失
不可否認,當下小學生在課堂紀律以及課堂注意力方面,確實比較薄弱。通常一節課下來,小學教師需要多次強調紀律問題,嚴重地打亂了教師的講課步伐。正因如此,小學教師對小學生主體性的課堂培養,日漸缺乏。時間一久,小學生的主體性完全喪失,整個語文教學就變成了教師的“個人秀”。
二、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的
措施
1.改善教材內容,激發學生活力
新時期下,要體現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借助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小學生的各種感官都處在最佳活躍狀態,從而讓他們以最佳的狀態來接受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改善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一方面滿足小學生的新鮮感,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應用可以讓小學生的思維與社會發展處于同步狀態。例如:選擇一些簡單的詩歌故事,或者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加入當下的文化元素。例如,中國夢。讓小學生從小在心里埋下中國夢的種子,從而激發其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也借此鍛煉小學生的主體性發揮。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增強學生課堂上的主體性
古語有言:“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為了完成新時期下語文開放性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格外重視“質疑問難”這個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解之處。以時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為核心,鼓勵學生對教材甚至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要秉承一個平和的心態,并且讓小學生通過討論、辨析的方式,自己解決自己的疑惑。這樣一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且還有助于小學生創造。
3.嚴格控制開放性的度,進行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開放教學,并不是漫無目的放羊式教學,它需要教師嚴密的計劃和安排。在實施開放性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控制好課堂的開放度,讓學生在基本課堂紀律的約束下,實現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解放。
此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因材施教,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解答的方式也應與眾不同。例如,當一個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教師可以不急著解答,給學生一個解題思路,讓學生沿著教師提供的線索,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詳細的解答,待學生理解之后,給其出一道類似的題目,讓其自主解答,由此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是當下小學教學發展的主要思想。針對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以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的協調性,還應該立足于小學教學的根本,挖掘小學教材題材、課程設置的不足之處,并找出對應的解決策略,從而在真正意義上落實開放的小學語文,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慧萍.語文“簡約課堂”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5(1):91-93.
[2]馬玉飛.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19):146.
[3]李軍輝.如何使初中語文教學開放而有活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1):17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