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華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一直都是教育事業的重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都將其列為重點科目,在這期間,每一個階段語文教學所展現的內容難度都有一個遞增的過程,并且語文這門科目注重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靈活運用,在學生的各個階段積累的要點也有著一些差異,就小學語文課程與初中語文課程相對比來進行銜接語文知識,對此,進行分析探討,采取何種銜接措施理念來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此舉有何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銜接
一、當今關于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銜接中所呈現出來的問題
小學語文基礎相對于簡單,以識字為主,課文短小,而且大部分蘊含故事童話色彩,以便學生能夠在生理上、心靈上符合這個階段接受的范圍,所以學生對于語文的初步認識是具有一定文化色彩的,但是初中語文就不一樣了,由于小學語文對于文字的拼寫認識都有一定的基礎了,而初中語文所要教學的內容就要以理解性為主,已經告別最初識字階段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小學學習的詩詞,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種簡單意思明確的詩詞,而初中學習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在意義上開始引入愛國情懷,注重品德教學精神上了,這個轉變跨度非常大,就是因為這樣如今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沒有老師正確引導銜接其中的意義,提前沒有進行鋪墊,會使得很多學生理解不了,甚至有些抵觸,對于語文的學習呈現出很多不利的條件。
二、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教學銜接處理策略
1.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初步教導,這個程序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的積極響應,也就是在小學生接觸語文這個科目時,語文老師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機會面前進行銜接鋪墊,例如小學學過李白的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在小學階段是簡單明了的,就是表達詩人思故鄉的,但是首先要離開了故鄉才可以思念,但是為什么要離開故鄉,就引出一連串問題,所以初中就要進一步學習李白深層次的詩句,其中包含了他人生的坎坷、遭遇,對此小學老師就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全面分析詩人的生平經歷,為學生升入初中進行學習做好鋪墊,初中語文將會學到哪些方面,并且其中蘊含很多詩詞學習方法,包括寫作手段,一些詞語的升級,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就可以在教學理念上進行銜接,讓學生初步了解初中會接觸的內容,以便做好準備。
2.在教學思路中進行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銜接,例如小學語文教學是以被動為目的的,學生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主,并伴有課后學生家長考查簽字為主,學生一路下來都是在老師、家長的督促下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但是到了初中就不一樣了,首先初中生的思想開始有一定的獨立變化,也就是他們不會是小學時沒有主見,初中又是學生的叛逆階段,這也是隨著生理、心理成長所呈現出來的現象,所以要用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就會適得其反,學生那種叛逆的思想會完全激發出來,所以要在思路上教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以理解為主,不用死記硬背,不僅是初中學習,乃至將來都應該以理解為主,要學會主動學習,所以需要小學老師進行提前教導,讓學生有所領會,而進入初中后再由初中老師繼續引導并督促,以確定能夠讓學生從中領會其學習要點,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3.由于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的出入,如小學不會接觸文言文,而初中就開始接觸簡單的文言文教學內容,在文章的層次上難度也開始增加,可能一開始學生有些不適應,所以,就需要老師來進行指導,保證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來接受初中語文內容的引入。所以這需要小學語文老師在小學生即將升入初中時多加鼓勵,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信心,以確保完成初中語文教學。
三、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銜接之處引導帶來何種意義
1.首先對于學生來說,可以使得學生對語文這一科目學習有更清晰的思路,讓學生了解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差別,以至于不讓學生升入初中后沒有準備,變得很盲目,學生通過語文不同階段的銜接對語文學習達到一定的學習要求,多方面完善學生的習慣,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起著一定的推進改變意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2.在教育上,教育就是在學生學習階段發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完善,通過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銜接教學引導提高教學層次。完善教育,使得教育理念更加嚴謹、更加規范,讓學生得到益處。以配合如今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達到教學目的的實現。
總而言之,為了讓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有個全新的認識,所以就需要嚴格把關,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銜接處進行合理的觀念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思想上有一定的準備,以便學生對接下來所要面對的學習任務不至于產生茫然。提高學習質量,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殷桂東.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對策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