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淑芬

摘 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并結合應用體會進行了嘗試,主要從培養學生的質疑信心、興趣、方法、激情、習慣入手,教師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逐步養成多思善疑的習慣,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疑能力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世界上許多發明都源于“疑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氣氛,給學生留下自由思考時空,創設各種情境,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使其逐步養成多思善疑的習慣。
一、熱情鼓勵,培養學生質疑的信心
“成功教學是一種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誠地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維護尊嚴和人格,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于生疑發問,當學生能當眾表達自己見解,能夠向學生、教師質疑的,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揚。對一時語塞或害怕發言的學生加以鼓勵:“別著急,慢慢想,老師相信你能想出來。”對回答出錯的學生同樣加以鼓勵:“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很好,這個問題你能換個角度想一想嗎?”這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生能感到教師和藹可親,也會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增強了質疑的信心。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質疑興趣
興趣是入門的先導。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讓學生有疑而質,營造質疑機會。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性質時,出示趣味題:老和尚給三小和尚分餅,第一個小和尚說:“我要一份。”第二個小和尚說:“我要三份。”第三個小和尚說:“我要六份。”老和尚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給了第一個小和尚1份,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6份給了第二個小和尚3份,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12份給了第三個小和尚6份,結果三個小和尚都傻眼了,其實他們分得的餅還是一樣多,學生個個都感到“新奇”。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積極思考,很快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知識掌握特別好,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興趣,使下一步學習有了良好的開端。
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質疑的方法
數學質疑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數學質疑方法都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選擇良好的數學質疑方法,不但使問題明了化,還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思維得到訓練。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良好表現。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能有所發現,總結規律,使學生逐漸學會質疑,掌握質疑方法,提高質疑的能力。
四、搭建平臺,培養學生質疑的激情
“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疑”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催化劑”。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望,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因此,在學生認真傾聽的基礎上,教師要嘗試讓學生進行質疑,教師可以適當扶助,引起矛盾沖突,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發現問題,產生主動參與質疑的激情。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練習課時,給學生搭建質疑的平臺。師:學習了今天的課后,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什么物體在設計時有不好的地方?生:我覺得自行車的輪胎設計成方形的也不錯,那就不會倒了!生:那樣的話這款新型的自行車一定很暢銷,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生:如果可以早就有人設計出來了,方的車輪的確容易放,但是,它怎么滾動啊?只有圓形滾起來最快,就連橢圓還會影響速度呢。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許在某些時候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是胡攪蠻纏,但是教師搭建了和諧的平臺,學生才能大膽質疑,進行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營造氛圍,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
綜上所述,“學貴有疑,疑貴有思。”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不斷設疑激疑,使課題轉化為學生認知中的矛盾,而且還要滿腔熱情地促使學生質疑。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質疑”。教師在課堂上只有激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才會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東旭.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數學世界,2001(3).
[2]陳漢生.質疑能力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淺析[J].教育科研,2003(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