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欣 王林玉 陳云香
【摘要】智能手機因其快捷高效的信息傳播與應用等實用功能,逐漸成為大學生盡情展現自我和表達自身意見的方便快捷的一種重要載體,在大學生中的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一方面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給大學生思想行為還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因此,智能手機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
【關鍵詞】智能手機 大學生 思想行為 對策研究
引言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型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智能手機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其思想行為造成了消極的影響。本文針對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最后找到解決消極影響的對策,從而讓大學生正確對待手機,在不需要手機的時候放下手機,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奮斗。
一、智能手機對大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1、智能手機給的便利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智能手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智能手機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打電話、發短信。越來越多的功能被開發,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對大學生來說,智能手機可以聽音樂,舒緩心情;可以網上購物,節約出行時間;可以拍照,捕捉美好的瞬間;可以設置鬧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等等。
2、智能手機對學習的影響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大學生可以利用一些學習軟件自主學習。例如遇到陌生的英文單詞,可以通過手機上的字典進行查詢而不再需要再隨身帶一本字典。當大學生遇到一些問題難以解決時,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搜索引擎進行查詢,不再需要通過去圖書館或者從茫茫書本中獲取相應的信息。
3、智能手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已經不局限于電話和短信,QQ、微信、飛信等社交軟件的出現,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大學生通過這些社交軟件認識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朋友,擴大了社交面;通過這些軟件,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以便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也能及時向老師反映一些問題;節假日的互相祝福也增進了朋友間的感情;同學之間一些無法面對面解決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些社交軟件及時解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與誤會。
二、智能手機給大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
1、對大學生的生理影響
智能手機的普及雖然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便捷,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生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長期對著手機,對眼睛又沒有保護意識,得近視眼的學生越來越多,得了近視眼的度數越來越深,出現頸椎病的人群年齡越來越低齡化。而過度沉迷手機也會影響睡眠質量,造成生物鐘紊亂等。
2、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
雖然政府對網絡的監管越來越重視,但是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向大學生傳播一些不良思想,詐騙信息讓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不信任,同時一些黃色信息對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嚴重污染了社會環境。
3、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
智能手機雖然一方面能讓大學生擴大交友面,但隨著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的逐步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虛擬化,很多大學生在社交軟件中能侃侃而談,但見面卻無話可說。我們發現,聚餐時不再像以前一樣有說有笑,而是各自捧著手機,嚴重制約了大學生現實中的交往能力。
三、研究對策
1、大學生
①學會自我約束,在上課或者自習期間關閉手機專心學習。②積極參加課外活動,避免對手機造成依賴③多增加一些實際交流,不要過度依賴社交軟件。
2、學校
①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利用手機更好地學習。②舉辦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更加了解社會,為將來踏上社會做準備。③充分利用心理咨詢機構,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
3、政府及手機開發商
①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及時清理一些不良信息。②開發一些綠色的軟件,引導學生正確合理使用手機。③給手機配備能夠過濾不良信息的軟件,給手機營造一個健康的運營環境。
四、結束語
生活需要手機卻不能被它左右,我們需要成長就要懂得取舍,經歷萬水千山,方得今日生活,若言沉迷于此,便得鉛淫浮華。
參考文獻:
[1]劉潔;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及對策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2)
[2]徐成芳;顧林;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對策【J】;學理論;2011(32)
[3]王小運;伍安春;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4]潘嘉楠;王悅;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3(19)
[5]陳明;智能手機的使用對學生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3)
[6]朱永濤;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分析【M】;蘇州科技學院(社會科學版);2010(7)
[7]萬國平;聶慧芬;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科技廣場;2008(2)
[8]周揮輝;沈波濤;蔣永紅;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影響【J】;中國青年教育研究方法;2011(10)
[9]韓永強;劉莉莉;王宏;智能手機對高校管理工作的影響【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8)
作者簡介:李嘉欣(1995-),女(漢),江蘇宜興人,江蘇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13級本科生,本文得到江蘇大學學生科研立項的資助;王林玉(1995-),女(漢),江蘇鹽城人,江蘇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13級本科生,本文得到江蘇大學學生科研立項的資助;陳云香(1972-),女(漢),財經學院國貿系教師,項目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