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紅
【摘要】有研究表明: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聲調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可見,肢體語言在語言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肢體語言,英語教學,興趣,藝術
一直以來,我們對語言的學習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對于非語言(主要是體態語)交流的手段則不太重視。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利用肢體語言呢?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肢體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深刻。
一、表情運用的藝術
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復雜千百倍的語言。”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對待學生回答問題,就可以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學生答對了,老師高興,是對學生一種充分的肯定和贊許,以至下次更積極發言;學生答錯了,老師也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不懼怕答錯問題別人取笑自己,反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牢記錯誤并在之后自覺改正。有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 相反,如果臉部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無趣,甚至厭倦。對一些學生來講,學習英語是較困難、枯燥且難以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并保持樂觀、自信心態,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
二、手勢運用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課堂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下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想要的學生參加活動的性質。如:在教句型時,指著自己的衣著或帶有的教具,來教“Its a coat. This is a clock. Sorry,I dont know(搖頭,聳肩)。”另外,簡單的手勢如“Come here!” OK!”。再如在教 “car”時做開車的動作,教“doll”時做抱著娃娃睡覺的動作,教“answering the phone”時做打電話狀……這些都使小學生覺得特別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時增進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游戲中,手勢也能起到很好的調控紀律和評價結果的作用。總之,手勢在肢體語言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及多樣化。
三、眼神的運用藝術
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可見,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學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國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就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眼神。如何看學生眼神行事呢?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其參與感。個別學生聽課不認真,也可以通過這種環視,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認真聽講。另外,局部專注能夠對學生進行仔細的心理調查,發現自己的講授效果如何,可以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個別的走神或騷動。過去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現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吸引”,就是“使兒童樂于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有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眼神的恰當使用,能在短短的、有限的40分鐘里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學更多的東西。一個老師如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是一種無聲語言的魅力,課堂效果就大不相同。藝術性地使用眼神,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
人際間的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語言。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效應。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2-3.5米的地方,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行為不當的時候,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為迅速地改變。
課堂上,教師領讀時,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如有學生在領讀時開小差,當老師走近他,他會自覺地跟上來。做聽寫練習時,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不但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如教師除了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還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則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對于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已經相當熟悉,對老師所要的要求已能自然、準確無誤地理解出個中含義。“此時無聲勝有聲”。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肢體語言利用起來,突出“啞語”的作用,以無聲勝有聲使之最優化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肖嫚. 互動式教學模式與英語口語能力培養[J]. 科技信息,2009,(02).
[2]韓炳華. 淺議提高英語口語訓練有效性的策略[J].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1).
[3]劉芳.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J]. 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8,(01).
[4]張東瑞. 提高英語口語的方法初探[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