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語文教育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在對學生基礎文化素質形成和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育又是學生啟蒙教育的第一課,所以其教學內容和過程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新課標下,對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實踐找出所在問題,認真分析問題,并提出一些教學創新措施以打開小學語文教學新出路,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思路、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由此可見,在新課標下創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標 教育教學 對策 意義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引導小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傳承中華民族淵源文化;另一方面為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奠定基礎;再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能全面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而創新是新時代的產物,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創新型人才又是這個時代所渴望需求的,因此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尤其要創新,本文將通過以下五個方面做具體分析。
一、改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首先要從教學目標著手,以往教師多數以應試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學生對基礎文化知識是否真的得以掌握或者靈活運用,所以針對后者,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基礎文化知識教育;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導思想,即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和身心成長變化,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歡快的學習空間;最后,新課標下要求課堂必須充分體現開放性、平等性和和諧性,小學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
二、加強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感教育,指的是將情感融入教育教學中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在講授課文知識時,充分融入感情,體現主人公的心境,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和體驗,就像一場情感旅程,這樣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強化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是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知識儲備,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所感所想,并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學習中乃至生活中的問題,以增進師生間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以學生為主,要讓學生質疑
新課標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多培養創新型人才,而這里的創新無非是將所謂的常識加上“為什么”,并通過自身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或者升華,最終變成自己的觀點,從課文上我們知道,歷史上的科學家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比如牛頓和他的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多讓學生提問,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才能鍛煉學生質疑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不管提問是否有價值,教師都應該給予引導和鼓勵,讓學生不怕提問。
四、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
如何處理“發散”與“集中”的關系,用一句崔老師曾經說過的話可以概括——“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由此可見,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教育教學是多么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歲左右的小學生,基本的是非觀、對錯觀還未完全定型,如果一味發散、求異,而忽視集中、求同,這對小學生正確的主導意識的形成有著阻礙作用。所以,新課標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鼓勵學生求異,尊重學生多元理解的同時,還應該適時集中,將學生認識上的偏差通過師生間的平等交流來消除,不能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因此,“尊重差異,倡導多元”必須建立在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特征和實際生活的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地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目標。
五、搞好知識積累,發揮學生創新思維
知識改變想法,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實踐中得出來的真理,而且創新思維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或者知識匱乏,是不可能產生新奇想法的,而每一次創新活動又是通過這樣的想法開始的。放眼歷史上的所有發明,發明者都是將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如何幫助學生搞好知識積累入手,極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多動手多動腦的學習能力,從而積累知識,逐漸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總結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同時創新教育教學也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歷史課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需要創新為它注入新鮮血液,讓它保持年輕活力,時刻為學生營造出健康、文明、和諧的學習環境。當然,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創新這一歷史課題離不開教師這一龐大的載體,教師應該明確地認識到,教師仍然是實施教學新對策和實現教學新目標的關鍵所在,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并且教師應該以新課標要求為基礎,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平等性和和諧性,即運用自身職業素養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以及結合學生各自特點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善思勤學。因此,將以上所述創新教育對策巧妙地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并加以指導和改進,很大程度上能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從而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蔡成玲.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大觀周刊,2012(31):259.
[2]何亮.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淺析[J].文學教育,2013(03):
116.
[3]張桂蕓.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5(1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