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敏
【摘要】現下高中教育的改革面臨著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要想傳統語文教育進入新課標改革階段,就必須解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整合問題。傳統語文教育中無論是偏重閱讀還是寫作的教學形式,都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教育。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整合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由于過去資源的局限性,在經歷很久的有關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整合的研究后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進展,現在仍然是語文教學的燃眉之急。學生步入高中后,由于課務繁忙難以分出精力進行課外閱讀,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也不高,這時整合便能幫助學生在課本學習和不多的學習時間下進行高效的語文學習。
1 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原因
1.1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均做出了要求,閱讀要達到能與文章建立心理上的聯系、能與作者的思想形成共鳴的水平,寫作則需要學生真正愛上創作的同時具備能生動傳神地表達出自己內心想法的寫作能力。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以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時間嚴重不足的高中生來說,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無疑是對他們達到教學目標、減輕學習負擔的一大幫助。
1.2 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寫作熱情
在現在這個普遍認為“高考是唯一出路”的功利社會里,學生的高中學習都是為了高考,閱讀和寫作時都沒有傾注自己的喜歡和熱情,只是冷漠地追逐更高的分數。閱讀課就是教師不停地在講臺上說,作文課就是給出題目讓學生自由地寫,這樣的授課只會打擊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如果能在這時候給予適當的領導,指領學生閱讀方向,對學生的寫作方向、寫作方式進行合理地暗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授課才能有效果。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整合,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
1.3 語文的綜合性培養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是對文章內涵和作者傳達的思想的吸收,寫作是內心真情實感的傾吐。語文是一門講究聽、說、讀、寫的學科,任意一項單獨訓練都是在浪費時間,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培養必須得讀寫結合、閱讀寫作整合進行,這樣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水平,達到語文綜合性培養的目的。
2 實踐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整合的方法
2.1 提高教師自身水平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指明燈,如果教師都不具有相應的知識文化水平,學生自然也不能學習好語文。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只照著課本宣讀是最低劣的教學方法,教師至少要有能對一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內層含義、作者思想進行剖析的能力。在教學時,旁征博引;在學生提問時,侃侃而談;在批改作業時,一揮而就。這要求教師平時廣閱群書、博采眾長。教學之前需熟悉教材,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授課時,要提前對《水滸傳》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時間充裕的條件下盡量泛讀全書,精讀課文附近的章節,因為有可能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讀過《水滸傳》,在課文只有一個片段的情況下,學生不了解前因后果,不了解人物性格,教師在此時能從解讀人物開始,大致描述整體情節,便能解決學生的疑問。如果學生一直不清楚那些課本沒有給出東西,將不會對文章感興趣,教師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2 充分利用課本
新課標改革后人教版教科書編排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閱讀與鑒賞的一個單元里面的文體基本是統一的,寫作板塊的寫作技巧又會與之前單元里的文體相似,有可參照性。例如在課本必修一的寫作板塊“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中,一般人能想到的都是感動,但是“觸動”與“感動”卻有些不同,如果寫作要立意新穎,可以參考羅森塔爾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篇寫納粹黨集中營惡行的課文,帶來的是我們內心對過去地獄一樣生活的觸動,通過描寫奧斯維辛現況的祥和,與過去集中營歲月的對比,完全符合“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的主題。像這樣參考課文寫作,就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諸如此類的,課本必修二中寫作板塊的“寫景要抓住特征”這一主題,則可參照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以極富有文采和現實感的詞句描寫了月光下的荷塘,“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樣觸景生情的語句,著實可讓學生反復研讀。有了可以參考的課文,避免了無頭蒼蠅式的亂寫,又節約了大量閱讀課外文摘的時間,這便是整合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的好處之一。
2.3 總結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師可指導在學生遇到優秀文章時進行剖析,隨筆記錄寫作的技巧,摘抄精美語句細細品讀,也可指導學生借鑒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然后對其進行仿寫、改寫。仿寫即讀透文章的寫作技巧,然后根據學生自身寫作習慣運用起來,例如在詩歌寫作時,可讓學生對《再別康橋》進行仿寫,主要指導學生把握“輕輕的我走了”這類優美靈動的詩句。改寫可主要集中在文言文改寫白話文和人稱改寫,教師布置這樣的任務時,要注意給出感情基調、時代背景及文章重點。這里舉例文言文改寫,教師可進行全文賞析后,給學生一個大概的意境,然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再進行改寫,如課本必修三《琵琶行并序》的改寫,先進行全文賞析,奠定感情基調,《琵琶行并序》是作者白居易聽琵琶女的彈奏后產生共鳴后寫下的文章,在改寫描述琵琶女以曲訴說內心的段落時,要把握“似訴平生不得志”的抑郁之情,以及之后作者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同病相憐之情等。這樣的訓練,整合閱讀教學及寫作教學,可以提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激起寫作的熱情。
2.4 指引學生拓展閱讀
前面說到作為教師要廣閱群書,不僅要自己讀,還要推薦給學生讀,不能拘泥于單一風格的作品,要研讀各方各面優秀的作品,才能更好地推薦給學生符合實際情況的作品,不僅能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能節約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例如人教版每本書的后面都有的“名著導讀”,簡述作品的簡介后,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作品閱讀,節約時間又培養興趣。
3 結論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借鑒葉圣陶先生的經驗,結合現在優秀教師提出來的教學方法,整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指引學生在不斷豐富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這并不是一個新的目標,而是我們一直追求更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的一環,突破這一難關,語文教學水平才能提高,學生才能更加受益。
【參考文獻】
[1]曲國義.淺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優化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114-114.
[2]許惠林.解讀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A版,2013,(1):135.
[3]蔣芙蓉.淺析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0):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