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良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在分析小實驗探究教學實施過程基于上,對于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結合案例進行分析,說明了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小實驗
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廣大學生掌握較為豐富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小實驗探究教學是指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開展的小實驗,即在演示實驗教學基礎上增設小實驗探究教學,它的“小”即是相對于精密的實驗設備而言,也是相對于繁瑣的操作過程而言。它包括師生對課常演示裝置改進、創新的自制教具小實驗,開發利用身邊生活用品的學生隨堂小實驗和啟迪性小實驗。在新課程中它一般地出現在上述的中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和學生設計實驗。
一、小實驗探究教學的實施
1.開展師生對課堂演示裝置改進、創新的自制教具小實驗探究教學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當今的實驗教學在逐步采用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實驗儀器越來越精密復雜。麥克斯韋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與儀器的復雜性成反比,學生自制的儀器,雖然經常出毛病,但它卻會比用仔細調節好的儀器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教師在實驗探究教學時,應認真分析中學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相應辦法。在演示實驗的選擇上特別注意到對實驗的改進和創新,注重實驗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開發利用身邊生活用品的學生隨堂小實驗探究教學
在進行新授課時,往往有些知識和概念,學生很難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現象,學生比較陌生,抱有懷疑態度,因此對知識點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賴情緒,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灌輸,不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大腦疲倦,教學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對該物理的學習興趣。通過增加學生隨學小實驗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活空間就是物理實驗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開展物理實驗探究和認識物理規律的重要課程資源,這就突破材料和時空的限制,為實施多種形式的物理實驗教學提供了豐富便利的條件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增設啟迪性小實驗探究教學
增設有啟迪性小實驗演示,恰當地創設物理問題情景,當生動的演示現象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時,認知的矛盾將上升為思維的動力,喚起學生好奇心來激發學習興趣。巧妙的設計一些趣味性濃厚的小實驗,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物理。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能產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由于小實驗涉及到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它要求教師在一定教育價值觀念和課程理念的主導下,通過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解決問題的步驟,使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既符合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與傳統的實驗教學相比,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科學素養,從而發揮實驗在物理學習中的作用,與物理新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潮流相適應。探究小實驗要想發揮其最大作用,必需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設計通常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教學現狀。教學現狀包括三個方面: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作為教學策略的制訂者和實施者的教師,以及作為教學活動中的認識客體的教學資料(在小實驗中就是各種實驗器材和實驗方式)。只有對以上三者進行了周密的考察與研究后,才能比較準確地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起點。
2.制訂教學目標。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標具有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制訂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目標時應注意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適當地體現出這三個維度。
3.實施教學。教學設計方案在付諸實施之前,必須檢查教學準備是否到位:教師、學生手頭小實驗教學必需的器材是否齊備(如要求學生自備實驗用具,要檢查學生的準備情況);教學組織形式學生是否熟悉(如準備利用小實驗分組探究形式時,要考慮學生是否知道分組的方式和小組成員的分工等)。
4.教學反思與再設計。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的觀察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測驗等渠道得到反饋信息。依據這些信息,教師可以對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做出一個綜合性評價,明確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條理化、結構化,變得清晰明了,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5.教學評價。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評價側重于發展,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差異和發展的可能性,改進教學策略,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發展。其具體功能表現為: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紀錄成長導向等功能。這是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關鍵的環節,因為這個環節不是制作了一個好作品或取得了一個好成績分數所能評價的,評價過程應與學習過程相一致,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突現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強調評價主體互動和參與、評價內容與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發展。不同的評價反映了不同的側面,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不可比擬的,所以不應按某中權重對各種評價結果進行合并,不宜給出一個“綜合”的分數或等級,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學生。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小實驗探究教學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學效率,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雒亞妮.如何實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 數理化學習 2014年05期
[2] 王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J]. 新課程(上) 2014年08期
[3] 劉佛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14年12期
[4] 吳學賦.新課標對初中物理教師的新要求[J]. 新課程學習(中) 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