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 黃繼薔 袁寧


[摘要] 目的 探討利培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的4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予利培酮初始量每天1 mg,2周內逐漸加至3~5 mg/d,最大不超過6 mg/d,療程8周。療效評價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進行評定。患者的認知功能采用韋氏成人記憶測驗(WMS)、簡易智能狀況檢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類試驗(WCST)進行評價。 結果 治療8周后,40例患者均堅持完成治療,其中痊愈20例,顯著進步8例,進步4例,無效8例,顯效率為80%(32/40)。治療后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8周后患者的認知功能WMS、MMSE及WCST各項評分分別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表現為WMS再認、圖片、聯想、背數記憶、正確數評分增加,WCST總測驗數、持續誤數、隨機誤數評分顯著降低(P<0.05)。 結論 利培酮用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首發精神分裂癥;利培酮;認知功能;PANSS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5-0086-03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起病于青壯年,復發率高。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除了具有陽性和陰性癥狀外,還存在認知功能損害或認知功能缺陷,而良好的認知功能有助于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1]。近年來,隨著利培酮等新型抗精神病藥的應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利培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的4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智能障礙、酒精及藥物依賴者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48歲,平均(30.2±6.4)歲;受教育年限6~20年,平均(12.3±2.4)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及高中20例,高中以上10例。分型:單純型1例,青春型4例,偏執型13例,未分型22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利培酮(西安楊森制森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309,規格1 mg)初始量每天1 mg,2周內逐漸加至3~5 mg/d,最大不超過6 mg/d,平均(3.214~2.75)mg/d,療程8周,治療中可酌情使用苯二氮■類藥物或安坦。
1.3 評價指標
療效評價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2]進行評定,包括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其臨床療效根據陰性癥狀量表(PANSS)進行評定,分為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減分率≥75%;顯著進步:患者經過治療后,其減分率50%~74%;進步:患者經過治療后,其減分率在25%~49%;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減分率<25%[3]。顯效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患者的認知功能采用韋氏成人記憶測驗(WMS)、簡易智能狀況檢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類試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進行評價[4]。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通過SPSS1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評價
治療8周后,40例患者均堅持完成治療,其中痊愈20例、顯著進步8例、進步4例、無效8例,顯效率為80%(32/40)。入選患者治療后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見表1。
2.2 認知功能評價
治療8周后患者的認知功能WMS、MMSE及WCST各項評分分別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表現為WMS再認、圖片、聯想、背數記憶、正確數評分增加,WCST總測驗數、持續誤數、隨機誤數評分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機制較復雜。感知、思維、情感及意志活動障礙,造成精神活動與環境之間出現不協調為精神分裂癥的主要臨床表現[5]。其中,認知功能障礙的機制尚未闡明,多認為與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和乙酰膽堿(Ach)等神經遞質及前額葉、紋狀體、丘腦、顳葉間的連接功能紊亂有關[6]。研究發現,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機制和產生的錐體外系副反應會加重認知功能損害[7-9]。利培酮屬于單胺拮抗劑,又是5-HT1A受體激動劑和5-HT和NE再攝取抑制劑,與多巴胺D2、5-羥色胺受體有著良好的親和力,對5-HT2A受體親和力是對D2受體親和力的10倍,對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均有顯著療效[10,11]。本研究應用利培酮治療4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程8周,結果顯示其顯效率為80%(32/40),且治療后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與馬文華等[12]報道的觀點一致,說明應用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確切。
目前臨床評價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康復程度,除了陰性、陽性癥狀指標以外,認知功能評定已經成為另一重要的指標,且被納入了精神分裂癥的又一主要臨床癥狀[13]。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不僅具有較好的療效,尤其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是其特點。楊宗儒等[14]將240例應用氯丙嗪治療患者設為傳統組,將應用利培酮治療的設立為利培酮組,運用簡易精神狀況檢查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進行比較,結果證實治療4周后傳統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未見明顯改善,而利培酮組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改善較顯著(P<0.05)。本研究表2對40例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治療8周后患者的認知功能WMS、MMSE及WCST各項評分分別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表現為WMS再認、圖片、聯想、背數記憶、正確數評分增加,WCST總測驗數、持續誤數、隨機誤數評分顯著降低(P<0.05),與相關文獻[15-18]報道的觀點相符,說明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顯著改善注意、記憶和執行功能的作用, 以利培酮為代表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利培酮用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冬麗,倪曉梅. 利培酮與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9):137-138.
[2] 陳彥方.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 第3版.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
[3] 肖曉楊,譚小林,林暉,等. 抗精神病藥治療對穩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重慶醫學,2010,39(4):438-439,441.
[4] 趙永紅,秦付俠. 利培酮合并認知領悟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2,25(2):211-213.
[5] 楊劍. 不同劑量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2014,7(12):60-61.
[6] 肖慧瓊. 利培酮、喹硫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 14(31):168-170.
[7] 袁海,孟繁榮,袁成勇. 利培酮聯合低頻重復經顱刺激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頑固性幻聽和認知功能的研究[J]. 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10):924-925.
[8] 胡廣花. 奧氮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9,15(3):242-244.
[9] 徐承裕. 奧氮平與利培酮對慢性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療效[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1-3.
[10] 范洪峰. 利培酮聯合電針療法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P300的影響[J]. 精神醫學雜志,2015,28(1):43-44.
[11] 莊會莉. 利培酮對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3,8(7):54-58.
[12] 馬文華,王兆琴,喻搖慧,等. 利培酮和氯丙嗪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 中國民康醫學,2015,27(6):8-10.
[13] 王玲,湯靜. 利培酮與氯氮平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 四川精神衛生,2010,23(4):235-236.
[14] 楊宗儒,樊玉賢,王寶安. 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臨床觀察[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7):2637-2638.
[15] 張大胤. 利培酮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202-203.
[16] 易海華.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 當代醫學,2015,21(10):155-156.
[17] 侯占嶺. 利培酮與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3):539-540.
[18] 楊麗. 利培酮與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首次發病患者的對照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5):3402-3403.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