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呂叔湘先生說:“學習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課外閱讀。”古今中外的名人、學者都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指導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小學低年級應將重點放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這都說明了“興趣”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找到并正確運用了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小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小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閱讀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愉快的體驗會提高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有利于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匪淺。
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激發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一、精心推薦課外讀物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由于知識面、生活經歷、認知特點的差異,因此具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常聽到家長這樣反映:我們給孩子買了許多課外書,可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我認真看了一下,他們給孩子買的大多是適合中高年級、甚至是適合成年人閱讀的書籍,如成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等。這樣的書,低段的孩子怎么會喜歡?
為此,我對兒童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求都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要求,分化成三個分級目標,分別在低、中、高三個年段中完成。低年級課外閱讀目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獨立閱讀適合低年級學生知識水平的課外讀物;培養有感情地朗讀短文的能力;養成背誦自己喜愛的文章的良好習慣;培養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
根據這一特點,考慮到低段兒童認知水平較低、識字量較少這一年齡特征,我為低段孩子準備了不同的推薦閱讀材料:
1.科技知識類:《生活小常識》(注音本)、《告訴我為什么》(低年級版)、《動腦筋爺爺》、《大自然中的老師》(彩圖注音本)等。2.文學作品類:選擇兒童喜愛的兒歌、謎語、古詩、寓言、童話等,供學生閱讀。如:《看圖學成語》(注音本)、《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兒童學古詩》、《笑話謎語大全》、《跟我學兒歌》等。3.應用文類如:《跟我學寫日記》等。
實踐證明,根據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推薦適合閱讀的課外書籍,有利于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二、優化環境,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應該在學校、班級創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因為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基于上述理念,我在平時教學中,注重良好的閱讀氛圍的營造。如我在“展示臺”中展示學生的手抄報、讀書所得,并進行評比。學生為了辦好手抄報,就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極主動地收集處理信息,不知不覺在班級中掀起了課外閱讀的熱潮。又如,成立班級圖書角,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里讓學生閱讀、交流等。這樣,班級有了“書香”,營造了充滿人文氣息、文化底蘊的環境,激發了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三、開展活動,鞏固興趣
1.“課本”導趣——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課堂上,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如《丑小鴨》選自《安徒生童話選》。教了這篇課文后,我介紹了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話選》,鼓勵他們看看。聽后,學生的興趣大增,課后不少學生爭著看《安徒生童話選》。
這種閱讀活動,為“課文”的補充和拓展,是與課內的教學緊密結合的。不但可以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故事引趣。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聽故事的,故事書中為他們描述了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因此,利用故事書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己看書(教師推薦書目),然后開故事會,由學生來講。教師利用學生愿意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因勢利導地把講故事的活動轉移到讀書上,從而達到使學生對閱讀間接生趣的目的。
3.競賽促趣。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競賽中體驗成功的歡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使小學生獲得并保持閱讀的興趣。如:收集春聯的比賽,朗讀比賽,辦小報比賽,優秀讀書筆記評比,等等。由于競賽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戰性的活動,為了取得勝利,學生必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必然要多讀書。學生通過讀書獲得了勝利,由于學以致用得到了成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
4.表演激趣。有許多課內外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讀物,具有可以作為小學生表演的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生動,趣味性強,學生也喜歡演。教完《狐貍和烏鴉》,我先教學生進行表演。學生看后,興趣盎然。我趁熱打鐵,對學生說我們班要搞一個表演比賽,以童話故事為表演內容。同學們興趣大增,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了許多童話故事,并自編自演了課本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通過表演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不止以上這些,還有許多。如知識競賽、辦班級小報、信息交流會等也是很好的活動。當然,不管什么樣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諸實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給小學生閱讀時間,沒有適合小學生讀的課外書,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師、家長對小學生興趣的引導不得力,那么課外閱讀只可能淪為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要讓學生閱讀、閱讀、再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開啟小學生的心扉,引導小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從而為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服務,最終達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