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維霞+張兆龍+郭志超
摘要:多年來,準備活動的作用已被眾多學者所論證,它的積極意義更是毋庸置疑。而對于身體活動占日常活動較大比例的士官學員群體來說,良好的準備活動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從準備活動習慣養成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士官學員在準備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引起士官學員的重視。
關鍵詞:士官學員;準備活動;習慣養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3-0018-02 收稿日期:2016-06-06
作者簡介:鄧維霞(198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械士官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對士官學員來說,在兩年的學習時間里,他們既是普通的學生,要完成大量文化課的學習;也是軍人,為擁有良好的軍事素質,要完成軍事體育課、軍事技能課的學習及日常體能訓練。對他們來說,每日“一動”或“多動”是他們必須完成的體能任務。為了在頻繁的身體活動中免受訓練損傷,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狀態,就要求學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準備活動意識,養成良好的準備活動習慣。
一、準備活動習慣養成的必要性分析
(一)準備活動生理作用的重要性
1生理作用
(1)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
人體在體育運動中,機能能力并不是一開始就達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動開始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提高。這個機能水平逐漸提高的生理過程和機能狀態就叫進入工作狀態。而準備活動后,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水平會有所提高,促使肺通氣量及心輸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細血管網擴張,最終使工作肌能獲得更多的氧,從而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達到縮短進入工作狀態時間的目的[1]。
(2)提高機體代謝水平,使體溫升高。
有關研究表明,準備活動對長時間運動表現的影響與短時間極限強度和次極限強度運動一樣,主要是由于某些機制可使體溫升高。體溫升高可降低肌肉粘滯性,提高肌肉收縮速度,增加肌肉力量。希爾的研究表明,肌肉的收縮速度在溫度升高2℃時可增快20%;在體溫較高的情況下,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可釋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的氧供應;體溫升高可增加體內酶的活性,使物質代謝水平提高,保證運動中充足的能量供應;體溫升高還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同時體溫升高會使肌肉的伸展性、柔韌性和彈性增加,從而預防運動損傷[2]。
2產生機理
準備活動過程中的肌肉活動在神經中樞的相應部位留下了興奮性提高的痕跡(后作用),這一痕跡產生的生理效應能使正式訓練或比賽時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處于最適宜水平,調節功能得到改善,內臟器官的惰性得以克服,加快新陳代謝,有利于機體發揮最佳機能水平,但痕跡效應在準備活動的45分鐘后將全部消失[3]。
(二)準備活動心理作用的重要性
(1)對學員無意注意的調節。
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學員能夠主動控制的注意,但消耗的能量大,易造成學員的精神疲勞。而無意注意則可在不疲勞的情況下保持較長的時間[4]。雖然作為軍人的士官學員服從意識較強,相對于同齡大學生來說,有意注意的時間較長,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得學員對訓練課目喪失興趣,以至于由主動學習變為被動接受。如果在準備活動環節,能夠靈活使用活動內容、變換組織方法,把準備活動組織得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就能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員上課或訓練的激情。
(2)對學員消極情緒的調節。
學員在訓練或上課過程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產生消極情緒,主要表現為:厭學、膽怯、恐懼情緒等。如果不照顧學員的消極情緒,直接展開訓練,不僅會影響上課或訓練質量,而且可能造成訓練損傷。因此,在準備活動環節通過模仿或誘導練習,讓學員產生心理適應,便于教學或訓練的展開,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三)士官學員角色定位的需要
1自身需要
士官學員大多來自基層部隊,一方面,為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他們在基層部隊時要接受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另一方面,各部隊分工不同,學員擔任的職責也不一樣,有的學員可能長期擔任某一項對身體局部力量要求很高的任務。這就導致多數學員都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損傷,這些損傷有的已經痊愈,有的屬于勞損。對于有身體損傷的學員來說,不做準備活動就開始進行大強度活動必然會導致身體吃不消,從而引起學員的畏難、反感情緒。
2任職需要
隨著軍隊改革大潮的到來,士官群體將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士官學員大都回到基層部隊繼續服役,他們養成良好的準備活動習慣,便能夠帶動基層部隊官兵尤其是新兵養成準備活動的習慣,最后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目的,在各部隊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是任職的需要。
二、準備活動中現存的問題分析
(一)思想上的輕視
1學員方面的原因
雖然學員到學校后所學的內容有
很多與基層部隊練習的內容有重復,但因體能考核及戰場的現實需要,學員學習的內容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對于熟練掌握的內容,學員便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他們從思想上產生了輕視,對于運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就估計不足,對于訓練或課程開始前的準備活動,自然也是抱著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態度。加之訓練過程中雖可能因準備活動不足出現訓練損傷,但卻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二者之間必然的、直接的聯系,既然不能用數據證明,說服力和公信力自然就減少了。
2組訓人員的原因
總體來說,在軍校教員及隊干部還是比較重視準備活動的,但是,認為學員身體素質好或某課目成績好不需要準備活動就可直接訓練的思想或現象也還存在。軍校準備活動內容依然是“老兩樣”——跑圈加徒手操,內容陳舊、組織方式無新意是學員準備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軍校組訓人員在自身的學習生涯中缺乏對運動訓練、運動生理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他們的腦海中,對準備活動的意義及重要性的認識還不足。
(二)學員人數眾多與整齊劃一要求的矛盾
軍校教學與地方教學的區別之一在于軍校更加強調氣氛熱烈、情緒高昂、紀律嚴明及整齊劃一,而現實是受教員和隊干部人數的限制,學員不管是上課還是日常訓練都不可能小班進行,人數眾多與整齊劃一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軍校教學與地方教學的區別之二在于軍校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效果,“課比天大”是每位教員必須恪守的準則。軍校有嚴格的聽查課制度,而且會在學期末綜合督導聽查課情況為教員進行教學排名,所以即使教員知道慢跑加徒手操并不能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滿足學員熱身的需求,但也很有可能從易組織、易管理的角度出發選擇保守的活動內容。
雖然當前部分士官學員尚未具備準備活動的意識,但是相信隨著教員、隊干部及學員自身的日益重視,準備活動將成為體能訓練、體育鍛煉的常態,積極有效的準備活動將使更多學員受益。
參考文獻:
鄧樹勛,王 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葉衛兵,李驍君,沈旭東適宜準備活動的生理學研究概述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7,26(6).
馬啟偉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