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怡
摘要:本文從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基于互聯網金融支農具有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的優劣勢,并給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農村金融 支農
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將焦點放在“三農”問題上。與城市的金融服務日益便捷、高效,金融理財觀念日益普及的現象相對,農村地區多年存在資金缺乏、金融網點少、融資理財產品單一的問題,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制約。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布局比重偏小,而農村地區民間融資存在著利率高、風險大、規范化程度低的弊端。因此,農村金融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問題,這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融資的種類和數量等多個領域。這種不平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例如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帶來的交易成本較高,農業生產不確定性高帶來的金融風險較大,農村群體的信用意識和風險承受能力較差帶來的信用問題等。這些都限制了農村金融服務的開展。
“普惠金融”的發展目標,正將焦點轉入傳統金融服務較為薄弱的領域,農村金融便是其中的重點環節?;ヂ摼W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典型形式,對于發展農村金融有很重要的意義?;ヂ摼W金融匯聚了更多的金融資源、交易成本相對較低、交易渠道更加多元,通過網絡解決了資源、時間、空間等問題,不僅能夠集合社會資金用于農村金融領域,也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補充。借助互聯網金融,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的優劣勢分析
(一)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的優勢分析
1、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優勢
一是可以有效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互聯網金融,能夠通過網絡籌集資金供給方的資金,在資金來源上從傳統金融機構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而且由于基于網絡,可以不受空間、時間等因素的限制,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各類資金向農村地區流動,支持農村的建設,例如城鎮化建設、農業生產、農民創業等,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融資難的問題。
二是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ヂ摼W金融之所以能有效降低成本,主要基于其技術的不斷創新。支付結算能夠使用戶通過客戶端實現轉賬、付款、賬戶管理等功能,使農戶足不出戶完成支付,減低了結算的成本;交易的流程通過網絡進行,因此節省了實體金融機構用于實現交易功能所需的成本;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互聯網能夠匯集用戶過去的交易數據、信用數據,還可以對融資的風險進行預測,因此能夠在對客戶開展調查、風險控制等環節有效降低風險。
三是可以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體驗。由于互聯網金融大部分的交易、支付、融資等流程都是通過網絡進行,使農村金融的便捷度大大提升。而且互聯網金融中的很多都是為小微群體服務,這對于由于規模小、風險較高的農業生產和農戶創業項目來說,融資的可獲得性大大提高,資金難題的解決大大提高農戶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2、互聯網金融的外部優勢
一是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宏觀政策的支持,無論是政府關于發展普惠金融,還是發展農村金融的政策,都在為加快農村金融發展鋪平道路。例如“三網融合”、“寬帶進村”等行動。
二是互聯網金融迎合了各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需要。目前金融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農村市場成為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藍?!?。例如淘寶、京東等正在積極拓展金融業務的電商企業,正在加快在農村地區的布局。
(二)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的劣勢分析
1、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的劣勢
一是風險管理水平較低。傳統金融機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立起了相對科學的風控體系,例如客戶評級、調查評估、貸后管理等,且能夠針對農村群體的特點貸款產品的設計。但是互聯網金融在融資決策、貸款約束等領域機制尚不健全,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較為欠缺,使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日益凸顯。而網絡安全水平在技術的更新下雖然逐步提升,但網絡詐騙、黑客入侵等也會給客戶的資金帶來一定的安全威脅。
二是互聯網金融中,面向農村的產品和渠道并不多?;ヂ摼W金融過去的發展主要基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所需的農戶貸款等品種還較為欠缺,還不能滿足農村金融的需求。
2、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的劣勢
一是農村地區信用體系缺失。農村地區由于金融的普及率低,這使得農民群體的信用意識較為欠缺。傳統金融機構開發的互保小額農戶貸款品種,出現違約、逾期的情況非常普遍。
二是農民群體的互聯網金融知識欠缺?;ヂ摼W金融的支付結算體系、交易流程等,都是新興事物,多數農民還未掌握互聯網金融的操作規律。而且金融行業需要用戶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而農民群體在理財、風險管理等知識積累上還較為欠缺。
二、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的建議
(一)開發面向農村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要從農村生活、農業發展、農民需求出發,在融資和理財產品設計、客戶數據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加快對農村群體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普及,幫助農民了解、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
(二)加快農村地區征信體系的建設
互聯網金融要逐步將農村居民、鄉鎮企業的信用情況納入到自身的信用評估體系中,同時宣傳和推廣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的產品,通過加大互聯網產品的覆蓋度,提高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精準度。
(三)加快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農村金融市場存在著市場環境不完善、市場規范化程度低、風險防控能力低的特點,而互聯網金融本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也較弱,這使得農村發展互聯網金融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在發展的同時,要更加注重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防范各類風險,尤其注意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事件的發生。
三、結束語
本文首先從農村金融現狀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的角度,分析了互聯網金融支農的重要意義。之后從優勢和劣勢、外部和內部兩個維度,對發展互聯網金融支農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聯網支農在產品設計、征信體系建設、風險管理提升上的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史繼飛,劉秉蘭.P2B網貸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海金融,2016
[2]王澤天.互聯網金融下的農村金融發展策略調整[J].金融市場,2015
[3]張航,李宏暢.互聯網金融創新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研究[J].財務·金融,2015
[4]楊雪我國農村金融現狀及互聯網既然弄在農村金融建設中的應用[J].金融視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