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快速發展,提高了對人才的需求量,因此,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建設,增加對人才培養的投資。新時期,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改變,通過將當代藝術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進一步融合,促進了二者的共同發展。但就目前而言,當代藝術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一體化的實施狀況仍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討論出更為完善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藝術教育;高校;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28-0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制度趨于自由、開放,學校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隨之而來的,是腐朽價值觀的入侵。高校學生開始盲目跟風,部分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偏離,以享樂、拜金為人生追求。為了樹立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綜合型人才,國家開始對當代藝術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一、當代藝術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現狀(一)藝術教育在高校中的實施情況。高校的主要職責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為學生步入職場奠定良好基礎。所以,一般的高校都會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但在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中融合藝術教育,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理論課程教學質量。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開設了《色彩原理》《美術鑒賞》《中外詩詞鑒賞》等藝術理論選修課程,還有部分高校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開設了具有地方色彩的藝術選修課程。(二)部分高校大力推行文化建設活動。目前,許多高校組織了許多藝術活動,如服裝設計大賽、攝影比賽、歌唱比賽等,并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開展了藝術文化節等活動,通過動員全校師生的參與,引起學生們對藝術學習的重視。同時,學校也通過校報、廣播站、學校官網等途徑宣傳藝術文化,創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高校通過對文化建設活動的宣傳,為學生營造了有利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二、加強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一體化的措施就目前高校所采取的思政和藝術這兩種教育互相配合的教育方式而言,仍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學校領導關于思政教育和藝術教育相互配合的教學模式持有不同的實行理念,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另外,藝術教學課堂方法和手段單一,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同時高校中很少有既精通藝術又精通思政教育的老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教育和藝術教育一體化的落實;其次,大學生對于思政理論課和藝術課的學習沒有很好的耐心,導致一些思政理論選修課和藝術課由于人數太少而被迫取消;最后,部分高校老師也處于摸索階段,還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導致在學生中的傳播效果不好。下面就以上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一)提高思政老師的藝術修養,豐富藝術老師的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老師熟練掌握了知識,才能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需要定期參加專業課的培訓,學習最新的研究理論和教學方法,從而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另外,思政老師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積極參加藝術活動,通過自身藝術修養的不斷提升,在思政課堂上營造更好的藝術氛圍,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另外,藝術老師要多留心時事動態,在課堂上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二)定期舉行主題班會。通過舉行班會,進行專題性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增進師生感情。根據思政實例和藝術實踐來確定有關思政和藝術教育的主題班會。另外,還需要邀請輔導員參加班會,凸顯學校對其重視度,確定參加藝術表演人數。另外,要系統地進行工作安排,通過分享案例、展示圖片對思政實例進行解讀,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身觀點。在分析案例的同時,穿插一些藝術表演,如小品、話劇、唱歌、跳舞、朗誦等,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發揮自身的藝術才華。藝術表演過程應隨機抽取,保證每個人都有參與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由輔導員和學生共同選出優秀節目,并由輔導員做總結發言。通過開展思政案例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主題班會,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一體化目標的實現。當今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高校要認識到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一體化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利用現在的資源,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改善,促進教育方法的改革,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目標,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參考文獻:[1]熊進.“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思維方式的轉換[J].學習月刊,2013(16).[2]謝華.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學習動力培養[J].科技資訊,2012(8).[3]王鳳志.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學方法創新[J].探索,2012(3).作者簡介:趙子玉(1991-),女,河北唐山人,長春工業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當代文化與青年價值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