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 在我國眾多學校中經典誦讀已經成為學校諸多課程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這不但為其在小學教育中的可行性做出了鮮明的論證,而且為許多學校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寶貴經驗。但是,目前經典誦讀教學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指導,并且在一些實施細節中存在問題。為了使其在小學教育中順利實施,本文針對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作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經典誦讀 小學語文 教學研究
小學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時期,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孩子接受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在我國教育理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可以提高我國人民的素質,培養先進的人才,而且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建設。”為了使民族文化發揚光大,經典誦讀走進小學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現實需求。
1.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實施的現狀
1.1小學語文教學不能保證經典誦讀的時間。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不能保證學生經典誦讀的時間,即使可以確保時間的長短,也不能確保時間的固定性。長此以來,沒有固定時間安排的經典誦讀課程難免會降低其在學生、老師心中的重要性,而目前在大多數的學校內經典誦讀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由老師安排,因此更難以保障誦讀時間的連貫性及持續性。經典誦讀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誦讀、反復誦讀,才可以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因此必須保證固定的誦讀時間。例如教師可以每周安排兩到三節課的誦讀時間,并且要求學生做好誦讀筆記,然后老師可以不定時地對學生誦讀情況進行抽查。
1.2誦讀經典晦澀難懂,實施效果不甚理想。
經典文章都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學生在背誦時較費勁,而且容易忘記,極大地削弱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使得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受到阻礙。大多數人認為讓小學生背誦自身不理解的東西不僅違背小學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但是事實上學生在小學時期的記憶力是最強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呈現下滑的趨勢,但是理解能力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強。因此,在小學實施經典誦讀教學是最佳時期,是發展學生記憶力的關鍵時期,同時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記憶潛力。在經典誦讀中我們關注的不是能否理解,而是記憶的效果與記憶的多少,即如何才能有效地記憶。例如:在小學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可以安排學生每周背誦一篇文章,在文章背誦前老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將經典的內容講解給學生,長久堅持下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挖掘學生的記憶潛能。
2.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潛力,積累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及我國文化的傳承。在小學教育中實施經典誦讀教育就是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古人的思想,從而逐漸形成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族氣質。在經典誦讀的積累過程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由于誦讀課對老師的素養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會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科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經過這種良性循環,中華文化一定會延續下去,并且變得更繁榮昌盛。
3.結語
經典誦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點問題,其實施與發展廣受大家的關注。經過最近幾年教育界的探究,經典誦讀教學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以后的發展積累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時至今日經典誦讀仍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在實踐方面也受到層層阻礙,為使經典誦讀可以在小學教學中順利實施,并且得到優異的教學效果,小學老師應該積極配合我國的教育計劃,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蔡藝娟.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年時代,2014,(23):121,123.
[2]楊士玲,周淑云.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16.
[3]孫海燕,宋賢,郭馨,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