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思茜 高明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1
摘要網絡輿情伴隨著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越來越嚴重的影響著企業的公眾形象,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從國企的角度出發,在分析國企網絡輿情的現狀基礎上,并提出國企應對網絡輿情的對策與方法。
關鍵詞國企 網絡輿情 社交媒體 監控
輿論環境關乎企業公共形象,近年來國企卻屢屢成為網絡輿論爭議的對象,各種不經考證或夸大的負面信息紛沓而至。對于這情況國企應該如何應對?
一、相關概念
(一)網絡輿情
網絡輿情的特點與規律:
1.直接性。通過論壇、新聞跟帖、微博、博客等,網民可直接發表意見。
2.多元性。由于知識背景、地域結構、利益訴求等不同原因,網民在對待同一問題時所持的觀點和看法各不相同,導致了差異。
3.突發性。沒有人知道網絡上下一個熱點事件是什么,一切都是突然發生的,一個事件加上網民情緒化的意見,很有可能就變成一個突發性事件。
4.破壞性。現在網絡上各種煽動民憤、左右事情結果的“網絡審判”、“人肉搜索”層出不窮,造成過度影響的“網絡暴力”。
5.隱匿性。在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虛擬自己的身份,對某一問題暢談觀點,身份的真實性、言論的可靠性難以辨別。
6.擴散性。網上信息的傳播速度迅速,不局限于地域時間差距,很容易引起全民關注。
二、國企網絡輿情現狀
近幾年國企在經濟形勢大好的浪潮下得到長足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但關于國企的負面網絡輿論消息卻此起彼伏、從未停止,國企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大幅下跌,令人堪憂。事實上,分析大部分涉及國企的負面輿論信息可以發現,輿論對國企的很多批評指責都屬于不了解內情或過分夸大的“誤傷”。
(一)“仇官仇富”的社會輿論生態環境使國企處于輿論下風地位
國企由于掌握著國家的大量資源,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使其受到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有些媒體在為追求點擊率、轟動性上,給某些輿論事件貼上“官”“富”等標簽,激起民憤。例如,廣藥集團作為“王老吉”商標自始至終的所有者,其與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母公司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商標權爭奪戰備受公眾矚目。雖然廣藥集團最終贏了官司,但卻在輿論上備受民眾譴責,認為其是因為國企欺負民企屬于官欺民,卻忽略了“王老吉”這個商標在大陸的使用權自始至終都原本歸廣藥集團這個事實。
(二)社交媒體時代企業負面輿情的高度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輿情事件的來源是確定的,風險也是可控的。而在“人人皆媒體”的社交媒體時代,通過扁平化傳播系統將民眾的信息、觀點迅速大量匯聚,構建了基于個人通信終端的大口碑傳播系統,造成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村村點火處處冒煙”,且引爆和發酵的風險不可控。
(三)“以偏概全”危及國企整體形象
國企一般都規模巨大,員工數量多,覆蓋地域廣,涉及方面多。而社交媒體時代的輿論平臺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具有極強的放大效應和擴散效應。個別的、地方的、局部的問題往往容易危及企業整體形象,個別國企出現的問題則容易危及全行業整體形象,特別是一些企業的二級、三級單位出現的個別問題,卻被媒體扣在了整個企業頭上,經常出現“一顆耗子屎毀了一鍋粥”的局面。
(四)國企輿情應對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內部新聞傳播系統需要重新調整
國企輿情應對的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包括突發事件處理不及時、日常輿情監判不到位、缺乏新聞發言人等。在廣大媒體和群眾眼里,國企是神秘的,就會引發他們不斷的猜測、解讀國企。這是因為大部分國企未能有效地將內宣與外宣相結合,形成暢通的、常態化的對外傳播渠道。
三、應對對策
(一)做好輿情監控工作,做到發現及時,處理及時
國企在做輿情操控的時候,要做到未雨綢繆,預防為主,對企業負面的輿情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感性。將重心從輿情的事后處理轉移到事前防范上,專人負責輿情監測工作。負責輿情監控的工作人員,應分別對微博、貼吧和企業及自身相關產品進行網絡監測。
(二)統籌企業內部宣傳與外部宣傳,打造常態化新聞傳播渠道
國企應當將內宣與外宣進行統籌協調,逐步將以對內宣傳為主的新聞傳播資源與信息發布機制移植到外部宣傳上去,以打造常態化的新聞傳播渠道。其中,微博、論壇等常態化的網絡新聞傳播渠道尤其應當引起重視。
(三)為企業形象進行正面引導
國企應積極主動地對企業輿情危機進行引導,不但可以適當挽回企業所遭受的損失,同時還能獲得第二次重新塑造企業形象的機會。而且面對積極正面的企業網絡輿情時,企業更加應該乘勝追擊,強化企業在大眾心中的企業形象,加強群眾對企業的信心。
四、結語
國企應正視網絡輿情現狀,通過自身企業內部的調整與管理,改變國企在社交媒體時代輿情的被動局面,樹立正面的輿論形象。
參考文獻:
[1]楊德鋒.網絡輿論的演變機制[J].中國民航報,2008(4).
[2]拓棟,李健.網絡輿情對企業發展影響淺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8).
[3]肖來付.網絡輿情時代的企業危機與管理——基于“長尾理論”的視角[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