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懷
摘 要: 在教育過程中語文的學習是打下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教授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而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在語文教育中,閱讀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教育文本之間溝通的途徑。因此,語文閱讀教育需要語文教師將其擺在重要的位置,不斷地反思和探究: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育 語文教學 創(chuàng)新教育
一、概述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的學科。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下,把教學過程定義為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但是要尊重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同樣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通過改善教學模式,不斷地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調動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靈活地采用教學技巧,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彼此傾聽、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那么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力?
二、語文閱讀的好處
1.豐富學生的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學生處于成長期,對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強于其他時期。學生在成長期不斷地閱讀各種書籍,幫助他們完善人格,豐厚人生底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通過閱讀那些經(jīng)典名著,體會當時作者的真實情感;通過閱讀那些天文地理書籍,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滿足好奇心;通過閱讀那些散文詩集,感受文字的深意和詩句的奇妙。
2.閱讀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首先當學生接觸一篇課文的時候,當然要先閱讀這篇文章,以確定文章的主要內容,明確文章的屬性。在語文課上,當學生閱讀課文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就能領悟各篇文章中蘊含的深厚哲理,理解文章當時創(chuàng)作的背景的文化教育。
3.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增強學生思考和善于應辨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最直接的途徑。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內容,對文章背后的情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將文字的描述轉化為眼前的一幅幅書畫。這樣的閱讀才有情感,才能進入文莊描寫的情境之中。并且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會慢慢培養(yǎng)語感,以提高在瞬間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反復閱讀,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復述文章,分析文章,把握主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首先,我們要明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步伐,摒棄灌輸式的教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育的主體才是新時期的教學理念。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活動,是二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的知識傳遞過程。教師要信任學生,提高學生的主導地位,在知識教育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引導學生,而不是牽引學生,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民主地讓學生參與教學。有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分給各個小組一篇課文,讓小組私下準備,學生通過閱讀,并且結合小組的討論,并派出一個人作為“臨時教師”,向其他學生講解自己小組對文章的理解。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實踐教學的快樂。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進行補充,點出學生講解中的亮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最終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高。
其次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興趣是激發(fā)行為的巨大動力。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了解學生對閱讀興趣的深厚,了解不同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需求,這樣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改善閱讀教學,進行差異化教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建議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閱讀哲理性更深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閱讀分析能力;對于一些對閱讀不是很感冒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個性和需求,選定一些他們較接受的書籍、材料,鼓勵他們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一些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閱讀過程中走神的情況,久而久之就覺得真的讀不進去,慢慢對閱讀失去興趣。教師根據(jù)他們的特點,選擇一些與生活較貼近的文章,這樣慢慢抓住他們的閱讀注意力,慢慢擴大閱讀量。另外,閱讀興趣是可以通過得到教師、家長和其他學生的認可和贊許的途徑激發(fā)的,這樣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進而促進他們繼續(xù)讀下去。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朗誦比賽、講故事、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施展自身的才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語文閱讀目標,幫助學生及時解決語文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建立明確的閱讀目標,就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放棄一些不關鍵的語句段落,主要通過思維分析和綜合信息,明確文章的層次,最終實現(xiàn)對事物整體的理解和認識。其實大量的閱讀就是一種良好的訓練方法。其次要鍛煉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抓住中心,聯(lián)系全文,結合內容,直奔主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先通讀全文,然后揣摩作者面對當時社會情形中的情感,理清作者的思路,最終結合文章大意進行思考,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中慢慢積累的。
四、結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及學生以后生活之中的對事物的理解。教師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不斷地幫助他們,引導他們閱讀,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閱讀書籍,就能在語文閱讀教育中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李俊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價值工程,2011,30(3).
[2]張燕.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