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媛
摘 要: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生活的基礎元素,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互聯網+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業開辟了新路徑,有許多新問題需要研究。
關鍵詞: 互聯網+ 創業教育 問題對策
一、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1.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6月,國務院通過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指導意見》。隨之,互聯網+農業、政務、教育、醫療、交通、金融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升級、生產流通消費變革等提供了新動能。
2.企業適應市場競爭和引進人才的需要。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進行產品研發、經營管理、市場競爭等不僅需要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而且“互聯網+”經濟的飛躍發展要求企業在選聘員工時注重考察員工是否具備“互聯網+”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以提升企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適應“互聯網+”時代激烈的市場競爭。
3.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提升的需要。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校要結合‘互聯網+行動計劃,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大力開拓就業崗位”。由此可見,高校已成為“互聯網+”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陣地,“互聯網+”創業型人才培養已成為高職院校辦學任務的需要。
4.提升高職學生就業質量和競爭力的需要。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76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形勢就更艱巨。具備“互聯網+”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不僅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競爭力,而且可為他們自主創業提供窗口。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作為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體,由于各種原因,仍有許多地方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創業教育的需要。
1.理念的落后:創業教育在很多高職院校仍是“邊緣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教育教學體系的融合度不足,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之中,更沒有形成或建立統一且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此外,高職創業教育投入大產出甚微也是瓶頸。
2.課程的脫節: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內容普遍狹窄,沒能與專業課程緊密融合,課程體系設置上沒有體現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沒有對互聯網+創業模式深入研究,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生產需要嚴重脫節。目前,很多還只是停留在個別學生參與的創業講座教育。
3.方式的被動:教師繁重的科研任務對于教學工作的擠壓,導致教學方式創新緩慢。當下的大學教育,就教學來講,教師仍是“授業”為主,學生主要是被動的接受者,“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方式創新迫在眉睫,傳統的創業教育方式已落后于時代。
4.實踐的乏力:李克強總理指出:“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要提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只是象征性地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缺乏創業能力培養和創業實務的訓練,互動體驗方法和手段不足。唯有不斷拓寬創業實踐渠道和方式,促使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多元立體化,才能真正提高創業的實踐能力。
三、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1.創業理念:必須從人才培養的“邊緣”走向“內核”。國家提出“創新創業”戰略,既是鼓勵大學生積極實踐夢想、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應對策略之一,又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積極實踐。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推動者,應該將“創業”理念納入人才培養核心理念中;同時,應該通過各種途徑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大力宣傳創業典型。
2.課程體系:要讓課程由追求“形式”走向注重“實效”。一是在完善通識課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同時,逐步融入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做到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分層次和有重點。二是密切關注“互聯網+”創業模式動態,讓最新的創新創業案例成為學習素材,把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轉化成其可接觸的教育資源。
3.培養方式:讓學生由習慣“被動”走向選擇“主動”。一是可進一步完善彈性“學分制”,保障學生選課自由、自主,確保對課程需求的個性化,特別是對創業教育課程的需求,以挖掘自身的興趣和潛力。二是以互聯網技術構建創業教育課程培養方式。可以利用博客、微博、MOOC、微課到APP應用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網絡課堂等,并恰當運用“場景+故事”的表述方式對傳統教學模式予以改造,把傳統教育方式、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構建全新的學習模式。
4.創業實踐:從“單一”到“多元立體”融入培養全過程。一是使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主體“多元化”。高校、社會、企業、政府都應是創新創業的倡導者,有義務整合各種資源,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二是使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多元化”。高校、社會、企業、政府都可以投入一定的經費,拿出一定的場地,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制定一定的入園標準,對創業項目進行評審,對好的項目加以扶持幫助。同時,要注重各種各樣創業實踐項目、創業類比賽競賽講座等活動。三是使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立體化”。要堅持線上線下同步,開發創業教育APP,建立創業教育專題網、網上創業論壇、虛擬創業公司等。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Z].國發[2015]20號.
[2]劉丁慧.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82-84.
[3]姜春英.“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 課路徑探究[J].職教論壇,2015,9(35):31-34.
[4]楊非,張敏.長株潭“3+5”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