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
【摘 要】 分層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學方法,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能,該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習慣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中職教育中遺傳與優生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展開研究,希望可以達到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習的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分層教學;中職;遺傳與優生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01
目前,從整體上來說,中職的學生自身素質較差,尤其是學校廣泛擴招的情況下,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增多,更是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遺傳與優生學科作為中職學校開展的一門學科,旨在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課堂大多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忽略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這樣便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1]。所以,面對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遺傳與優生的課程教學中,嘗試分層遞進教學。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更加有利于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開展教學。
一、教學活動中分層教學的依據
分層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分別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有所收獲。作為一種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分層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就是因材施教。
在中職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側重點應該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以及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這樣才可以使得學生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們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往往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這就是學生在學習中學習的效果產生差異。我們為了解決教學要求和參差不齊的學生水平之間的矛盾,對教學工作進行了調整。要求“教”要與“學”相適應,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要有差異,這樣才可以因學定教,讓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發展[2]。所以,分層教學的方式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方法。
二、具體操作方法
(一)劃分教學層次
首先,教師需要對于整個班級同學的素質情況有一個大體的認知,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以及非智力的因素,然后根據相應的能力層次以及學習的表現將班級的學生劃分成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層次,即A、B、C、D四個等級,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并且結合教材以及學生可能性水平等資源歸入不同的等級。在座位的安排上面,讓D組的學生坐在中間,并且向學生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如果A組學生成績不如B組的學生,則將其歸入B組,如果B組學生成績上升與A組相當,則將其歸入A組,以此類推。進行這樣的分組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師上課,而且有利于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情況來布置課后作業以及課后輔導,不僅如此,這樣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以及能力都得到提升[3]。
(二)分解教學目標
教師將教學對象做了分解之后,教學目標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學目標也可以劃分成為5個等級:一般了解、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簡單運用、靈活運用。教師根據教材中相應的知識結構、知識點的構成、學生的基礎訓練等實際情況,將教學的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層次的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便可以達到,這樣才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
另外,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分層的情況有目的、有意識的設計課程內部的內容、課堂的提問、技能培訓等,并且需要注意每個層次遞增的梯度,因為遺傳與優生學科相對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切不可用力過猛,將學生學習的梯度一下子提升很多,這樣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
(三)將教學活動分層處理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簡單到復雜,慢慢的、逐步的上升。中職學生的自身素質較差,所以就需要教師的講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生活的經驗以及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重溫上節課的知識點,再進行分層教學的活動[4]。
具體操作起來就是注意培養A組學生的自學能力,盡量擴大B組以及C組學生的知識范圍,調動D組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課堂上多多發言,多多和學生進行討論。在練習方面,尤其是需要給與A組學生較高層次的練習,注意對于B組以及C組學生的指導,糾正D組學生的錯誤。
(四)作業布置的分層
課堂練習的分層盡量做到隱形處理,比如在講完了新的課程之后給學生難度不等的A、B、C、D四道練習題,讓學生選擇其中的兩道來完成,這顯然是一道分層次的題目,目的就是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對于習題的交流,可以打破學生在心理方面的消極平衡狀態,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積極性上升,效果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學生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是對于課堂效果最好的檢驗方式,課后習題的多類型可以使教學拜托“一刀切”的狀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業方便了教師給學生作個別的輔導。
(五)測驗的分層
學生往往對于測驗的分數較為看重,所以每一次的測驗實際上都是學生查漏補缺的過程。教師在命題的時候需要多下功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基本概念以及技能的考察,而且需要按照相應的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來完成。比如出幾道基礎題,再出幾道拔高題,這樣不僅讓C、D層的學生吃飽了,而且也讓A、B層的同學有能力上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分層教學是一種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開展的教學方式,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既關心、又愛護,幫助學生攻克心理上面的難題。使得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均衡發展[5]。使得學生學習的目標更加的明確、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欲明.關注每一個——“分層教學”策略在小班化音樂學科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藝術百家,2014,(z1):297-298,331.
[2]鄧躍平,陳嬪榮.基于社會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按專業分層教學的必要性[J].外語學刊,2012,(4):123-126.
[3]劉曉玫,宋慶莉,趙其蕙等.基于課堂的分層教學:理解與實施[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2):48-50.
[4]李雅軒,趙昕,張飛雄等.案例在遺傳與優生教學中的應用[J].遺傳,2012,(5):647-650.
[5]孫鐵軍,楊衛東,程艷明等.用改進遺傳算法優化的帶鋼卷取溫度預報模型[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5,(8):11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