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材內容需要創新,同時需要改變的還有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對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和加強語文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三個角度探討高中語文教學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措施
1.創新教學內容
(1)注重寫作過程,強化寫作能力。很多高中生都不熱衷寫作,導致這方面的原因有:一方面,學校沒有安排適當的課時來進行寫作指導;另一方面,寫作題材過于陳舊枯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部分學生平時沒有寫隨筆習慣,沒有相應的生活經歷或者體驗來支撐寫作,這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在情感內涵以及新穎程度上存在很大不足。所以在學生下筆開始寫作之前,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僅給出幾篇范文讓學生效仿是遠遠不夠的。同時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將學生的思維激發出來,使其對各種話題更加敏感,頭腦風暴就是一種引導學生思維發散的很有效的方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將學生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
(2)轉變閱讀方式,開發閱讀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以閱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不管課堂內外語文學習和閱讀之間的關系都是非常緊密的。而現在日常閱讀課堂教學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極大地制約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高中生個體在閱讀水平方面差距就比較大,很多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也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傳統閱讀教學基本就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存在的,教師的認識也不正確,教學目標往往就是為了通過考試并且完成教材規定的內容,這樣會浪費時間、資源以及師生雙方的精力,收效甚微。教師必須對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創新來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掌握學生目前具有的閱讀水平,然后以此為基礎來對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準確定位,切忌生搬硬套,要學會整合處理教材內容,并且將一些時事熱點等與教材相符合的內容添加進去。同時要對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行強化,在設計閱讀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包括后續的具體實施和評價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寬、更廣地融入教學中。
2.創新教學工具
傳統課堂教學一般使用的都是黑板、粉筆這些常規的教學手段,隨著時代發展,各種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僅依靠這些教學工具已經遠遠不夠了。課堂教學工具也在科技創新的幫助下獲得很大發展,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掌握并且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而且如今的教材也有很大改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并且涉及很多領域,注重全面培養學生。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也要對網絡進行充分的利用,進行更多的資料搜集,對教材內涵進行擴大。教學中可以適當地以一些聲音、圖像等為輔助,對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從而加課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邊城》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生活環境、人物情感,可以帶領學生觀看《邊城》的電影,從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以及體會文章中的內涵。
3.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課堂更多的是教師的獨角戲,但是想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從學生“學”這一方面出發,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改變教學方式,從單純的“教”變成主動的“學”,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其進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例如,高中有一篇課文《雷雨》,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情節并說明原因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師進行集中總結和點撥。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同時明白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和教育意義。
在進行語言類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語言技能扎實、文學知識涉獵廣泛,還需要有良好的指導能力,才能有效地帶動課堂教學,知道如何讓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要善于進行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語文教學遇到的最重大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大膽創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有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會。
參考文獻:
[1]李海兵.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途徑[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2):32.
[2]高 攀.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性[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