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
摘 要:小學作文是學生用書面語言表達情感的手段,寫作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但是很多小學生寫不好作文,出現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主要根據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小學作文教學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原因;對策
多年來,語文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太注重作文的技能性,而忽略了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人文素養,致使很多小學生的寫作質量較低,作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因此,找出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迫在眉睫。
一、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1.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寫作文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有助于綜合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要想寫出好作文,就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訓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愿意寫作文,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形式單調,內容枯燥乏味,教師也就失去了對作文教學的信心。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被動敷衍,缺乏對寫作的興趣與信心,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的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將作文課改上其他課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文任務,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越來越低,寫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作文形式單一,缺少發散性
在現在的小學作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形式單一,學生的思維難以發散是造成作文質量低下的另一個原因。命題作文是小學教學中最常見的作文形式,很多教師在上作文課時,往往會給學生一個固定題目的作文,讓學生圍繞題目寫,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被固有的模式限制,造成作文質量的下降。因此,作文教學要改變單一命題的狀況,在作文的題材、表現形式與訓練方式上要盡量豐富,還要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作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作文的質量。
3.注重技能訓練,忽視情感表達
一篇好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而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寫作技能的傳授,整篇文章的邏輯與語言運用成為教師評判作文好壞的主要標準,這就使小學生為了得到高分,他們在寫作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寫作技巧,而導致寫作的題材越來越單一,語言越來越缺少活力,寫作越來越趨于模式化,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解決小學作文教學問題的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觀
要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觀。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作文不僅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更是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無拘無束地自由寫作,減少命題作文的形式,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感;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只能作為其中的一個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極思考,并適時寫一些小練筆,讓學生習慣于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雨天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雨”為話題展開習作,可以寫雨天的景色,可以寫雨天人們的心情變化,也可以寫自己對雨的看法等,這種即興的練筆,合適的情境,更有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寫出更優秀的作文。
2.從讀學寫,從積累上下功夫
要寫出一篇好文章,學生就要有一定的文學積累,而讀是獲取信息資源最有效的途徑,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的素材,提高作文的水平。
在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聯系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插入作文輔導,比如,教學《荷花》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并在課堂上閱讀自己的作文,讓學生將所學的修辭手法得以運用;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眼界,并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寫作風格與寫作技巧;最后,在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鑒賞、摘抄一些優美的詞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寫作的語言。
3.自主作文,為情而造文
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中學生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學生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與展示平臺,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就要樹立學生自主作文的意識,讓學生能夠自主自發地用作文表達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作文題材,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好品質,讓學生寫出真實的作文;最后,作文的批改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互相批改,從而使學生在借鑒與找錯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之后的寫作中加以避免,從而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是一個長遠的過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堅持,不斷引導,在教學中為小學生創造寫作的平臺,讓他們在練習中不斷進步,在閱讀中提高寫作素養,從而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鄭芳.關于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小學電教,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