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摘 要:合作學習的開展與實踐開辟了一條新的教學思路,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教師必須樹立對話觀念,巧妙利用各種對話之間的關系,實現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特殊性。主要對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合作學習;互動
一、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激發學生興趣”,目的是調動學生讀書的愿望,讓學生在強烈興趣的促使下進行全程自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老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來選用恰當的方法。
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全程讀書是本環節的重點。現代閱讀理論認為,文本的內涵是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中生成的。這個對話就是讀者依據文本進行提問、答問、體會、發現、交流的過程。所以每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師都應指導學生在讀中經歷“提問—答問—體會—發現”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全程閱讀。策略中提到的“全程閱讀,理解文本”這種說法給老師提供了兩個方面的操作要領: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或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書,通過深度思考,解答自己不懂的問題或找到探究的結論,這種方法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針對重點問題,細細傾聽文本的聲音,慢慢揣摩作者的內心,用心感受文本的意蘊和作者的喜怒哀樂,直到找到理想的答案。
二、用心“聆聽”學生的獨特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體驗”是一個過程,它從親歷的實踐開始,進而獲得認識,形成情感,最后產生感悟,并且逐漸積累成為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以此作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蘊。每一篇作品,都包含豐富的內涵。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這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要用心去“聆聽”,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肯定與尊重;用心聆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心聆聽,能調動學生表達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了表達的自由,學生的靈性才能得以挖掘。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教師的教學引導和教學機智,否則這樣的設計很難實施。
三、精讀課文,在探究中確定主線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有效獲取主要信息并能利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揭示文章的主要脈絡和主線。文章的主線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線,才能串起文章的重要內容。精讀是一種形式,探究意識的滲透和培養,才是重點。例如,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中,人物性格特點的塑造是作者的著力點,也是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人物性格的特點往往不是直接放在文章的文字中,讓你一讀就能理解的,而是通過情節的發展,環境的烘托或者作者刻意使用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來的,唯有此,才能使得人物的性格具有合理性和生動性。反復閱讀文章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人物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體現就在于情節的發展中,反復閱讀文章,抓住重要內容,引導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進行討論和研究,同時注意挖掘作者的表現手法或方式,抽絲剝繭,自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四、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喜悅
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上,可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去感染小學低段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表現自己的情緒,表現自己的才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探究,從中獲得成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現其閃光點,既給予肯定和理解,又給予具體的指導,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對閱讀學習的不同需求,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語文教學是我們的母語教學,只要學生有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可以學到知識。因此,整個模式操作中要樹立培養情感、掌握方法為先,傳授知識為次的教育觀念,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關心學生的課外閱讀。只要是學生以已有的知識作為基點,在查找、討論的過程中進行了學習研究,那么就不管這位學生的成果是高還是低,甚至有沒有研究成果,我們都應該肯定、表揚。
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不能只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不出問題,教師要適當點撥。小學低段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畢竟有限,需要靠教師在點滴指導中進行培養,最后達到“不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侯麗娜,郭英俊.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