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飛
摘 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進步很大,但仍需有改進的空間。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不僅倡導學生參與運動,還要求學生能夠在運動技能、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全方位發展。為適應新課標的發展節奏,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重探討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體育教師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式,融入一些新奇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健康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使學生達到身心共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教學;時間與探索
小學體育新課標更加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倡終身體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特質差異化教學等目標,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體育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以便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同時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體育課是唯一需要在室外上課的課程,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性強,所以體育老師要注意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設置有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外,調整出最好的狀態,不僅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以最好的狀態應對生活中的突發狀況。
一、小學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
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身體素質特點,制訂合理、完善的教學計劃,即因材施教。例如,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整齊度,以及在體育課堂上紀律意識的培養。另外,課堂上設計不同類型的游戲,將游戲的趣味性和運動相結合,刺激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在玩耍的同時帶動身體部位的運動機能。到了三四年級,學生身高和肢體協調能力得到提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適合一些柔韌性、拉伸性的鍛煉,適當的拉伸運動有助于學生身體的發育成長。然后再加入一些跑步等強度較低的耐力訓練,從少到多逐漸加強,以免學生產生厭煩或懼怕運動的心理。五六年級學生身高和體質都有所提高,則可以教授一些基礎的體育技能,提供多種運動的基礎練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入門級的運動技巧。最好讓學生廣泛涉獵多種運動,如排球、籃球、跑步等,從中找到更感興趣的、更適合自己長期發展的一項運動,作為自己的業余愛好,培養出擅長的一項鍛煉技能。為學生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的體魄,找到一項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
二、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注重豐富教學內容,形式和內容單一很難使小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首先,在課堂內容的安排上要有層次性,先做熱身運動,然后加入一些常規技能的訓練、趣味性活動,以及自由練習技能的時間。在具體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狀態和鍛煉的程度,隨時調整活動的順序,有變化性的活動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關于趣味性活動,體育教師可以在不同時期加入體操、散打、跆拳道等多樣性的運動形式,學生既可以了解到一些新鮮的運動,拓寬知識面,有助于加強對體育活動興趣的培養,又可以將學到的多種運動融會貫通,更好地強身健體。尤其是學生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不至于手足無措,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教給學生一些實用性的技能,不僅能夠保護自己,而且還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別人幫助。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僅需要保持健全的身體,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體育課堂要將思想品德素質與身體素質的培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體育課程一般在室外進行,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較多,所以老師更容易影響到學生的行為,直接地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適當加入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例如,向學生介紹一些每年的感動中國的評選人物的事跡,鼓勵學生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助人為樂等高尚的品德素養。具備優秀品質的個人,對自己能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別人始終有真誠的態度,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社會上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中,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德才兼備的人。
四、總結
現代教育方式提倡素質教育,鼓勵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體育課程也被置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體育教學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為保持健康的身體打好基礎,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供身體保障。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體育教學要圍繞素質教育的主題,探索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小學體育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還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具備高尚的道德素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好少年。
參考文獻:
趙婕.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