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銀軍
摘要:數學一直都讓人覺得深奧和難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淺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數學思維;素質教育;學習方式;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85-01
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我在教學時,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
二、利用口算,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1、會算法——筆算訓練。如今檢驗學生的標準是考試成績單,那么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應試,答題,答題要用筆寫,筆算訓練是教學的主線。與小學數學計算方法一致,不運用任何實物計算,無論橫式,豎式,連加、連減都可運用自如,用筆做計算是啟動智慧快車的一把金鑰匙。
2、明算理——算理拼玩。不但要使孩子會算法,還要讓孩子明白算理。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計算的算理,突破數的計算,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計算。
3、練速度——速度訓練。會用筆算題還遠遠不夠,小學的口算要有時間限定,是否達標要用時間說話,也就是會算題還不夠,主要還是要提速,使孩子得到一個反應敏銳的大腦。
準確迅速的解題思維活動是思維敏捷性的重要表現。口算基本訓練,能提高應用法則的能力。口算時應注意兩點:其一,不動筆,動筆計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其二,計算時要有速度的要求,使自己有一種緊迫感。久而久之使孩子得到一個反應敏銳的大腦。
三、聯系新舊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聯系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舊知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通向新知的橋梁。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聯想和類比,就是把兩種相近或相似的知識或問題進行比較,找到彼此的聯系和區別,進而對所探索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每教一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時,先復習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后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一個加數=和減去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鼓勵尋根問底,發展思維的縱深度
數學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善于挖掘隱含條件,發現新的有價值的因素,能迅速確定解題策略和組合各種有效的解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教育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勇于尋根問底,追尋問題的本質與核心,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思維的縱深度。
例如:教學合數時,讓學生判斷兩個質數的積是否為合數,并說明理由。可以引導學生從“自然數--因數--質數--合數”這樣的知識鏈去思考:如果質數A乘以質數B,得C,則C除了1和C兩個因數外,必然還有因數A和B,所以C一定是合數。這樣的思考過程是從知識的內在聯系中演繹出來的結論,能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概括,引向深層,從而培養思維的深入。
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必須相應地發展學生的語言。首先,教師要努力做到數學語言應用的目的性、科學性、邏輯性、規范性、啟發性。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語言特點,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思維。其次,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培養學生用確切的、完整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思維的結果,做到思維與語言表達的統一。要經常讓學生親自動筆、動口、動手,將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邏輯性、示范性掛在學生口中,印在學生腦中,讓學生“手上會做”、“腦中會想”、“嘴上會說”,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層次發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對就行,還應要求學生把在感知事物過程中所進行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過程表達清楚,力求精煉明了地說明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這顯然要求我們為師者,在教學中要注意開啟學生思維,還應根據教材、學生心里特征等各方面條件,去選擇最好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