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志利
摘 要:新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學。我們要實施主動探求知識、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以發展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學習;導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64-01
探究式學習方式著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以及鍛煉獨立思考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中,在教師有效組織和指導下,小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自主控制數學探究過程,有助于有效地建構知識體系、自主獲得成功愉悅,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并提升其探索求知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創設情境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創設情境的形式要多樣化,可結合生活創設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創設情景、通過講述故事或事件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現場表演創設情景等。在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求動機。
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我們創設了“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教師說: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愿意嗎?學生聽后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于是學生紛紛上臺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都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于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問題情境不僅新課導入時需要創設,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創設,這樣才能不斷地誘發和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教學,改變了單純的教學模式,創設了與學生密不可分的生活情境,加強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數學的趣味性。
二、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掌控自己學習的主人,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從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自己動手探究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體性。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去體驗和感悟結論。幾個學生圍成一小組,用剪、拼等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已學過的圖形,并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想出了書上沒有介紹的方法,并說出它的推導過程。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和諧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引導合作討論探究
自主探究與合作討論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得到的知識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比學生個體獨立探索獲得的體驗更為深刻,更容易把感悟和知識印在腦海里。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讓學生分組討論,發給他們細沙、圓柱、圓錐等學具,讓他們通過親自實驗、合作交流去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由于是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們參與熱情高漲,有的把圓錐裝滿細沙,有的拿直尺刮平,有的在認真的作記錄,通過合作和幾次操作,大多數同學們都發現往空圓錐里裝滿細沙倒入空圓柱里,倒入三次正好倒滿,很快就找到了真理:圓錐的體積是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而且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創造” 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在共同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思考、討論、探究,在嘗試對比中發現規律,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內化。
四、注重實踐,深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教學自然是主渠道,但課外的社會實踐則更是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廣闊天地。因此教學還必須注重實踐,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中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歷練,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提升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引導他們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例如,學習了“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課外“實踐性”作業:利用卷尺、竹竿等工具測量出所需要的數據,算出一個圓錐形石堆的體積。學生在完成這道作業時,首先要獨立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要計算這個圓錐體石堆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數據?(2)利用現有工具能測量出哪些必須數據?哪些數據不能直接測量,該怎么辦?(3)測出數據后,怎樣應用這些數據求出這個圓錐體石堆的體積。等這些問題明確后,下一步他們得自己動手測量、收集、處理數據,最后利用課堂中學到的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出該石堆的體積來。這些問題的探索,有效地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達到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與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雙重目的。
總之,教育要著眼于未來,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發展,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為此,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已是當今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