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平 徐勇輝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經濟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幸福感激增,并且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人民不再是傳統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選擇“走出去”,旅游成為了新的休閑娛樂方式。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對傳統的旅游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盡管社會大環境十分利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但就目前的就業情況開看,并不是十分樂觀。本文將嘗試著從分析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解決對策,力求旅游行業的未來更加完善。
關鍵詞:旅游管理;就業;現狀分析;對策
引言:
隨著經濟新常態的來臨,我國的經濟形態也發生了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周波[2]認為,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現正在成為中國新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潛力巨大。盡管如此,問題也隨之而來,酒店和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區的管理部門都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這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就目前的就業情況開看,似乎并沒有預想的好。這種需求與供給發生的錯位的原因是破解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根本所在。
一、學生就業的現狀
就當前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專科生畢業生的就業好于本科生的就業。究其原因在于,專科畢業生對未來職位的預期較底,能夠接受低起點,可以從基層做起;本科畢業生往往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預期較高,職業定位高,不愿意從基層做起。據相關數據統計,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后仍然從事旅游管理相關工作的僅有46.31%,據有關專家分析,今年的情況可能比例更低。受大環境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的對口單位例如,酒店和旅行社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越來越沒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生在畢業之后選擇在職業院校從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工作。目前本科畢業生選擇營銷和業務管理等方向,由于國家隊大學生的鼓勵證詞十分優厚,還有一些學生選擇自主創業。
二、影響就業的因素
(一)高考畢業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識不到位
參加高考的學生在報考志愿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對旅游管理專業并不是十分了解,僅僅是對旅游的喜愛,還有一部分同學是處于分數所迫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些同學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不了解,一些同學不喜歡對口的工作,導致最終放棄了從事本專業的機會。非愛好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高校期間對旅游管理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往往會浪費良好的學習資源。高考畢業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識不到位是影響就業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部分企業對人才的把握不到位
大多數旅游公司處于經濟利益的權衡,存在功利性極強的特點。一些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選擇了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這對于剛剛畢業的本科生來說無疑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其實,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剛剛畢業的本科生是更具有發展潛力的,他們是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綜合素質高的特點,分享最新的教學成果,對于未來的公司發展來說,一些經驗的缺乏等問題,可以看作是瑕不掩瑜。具有高學歷,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人才才是未來公司所需要的。
(三)部分高校死守舊書本與現代旅游行業的發展脫節
一些高校的師資隊伍滯后。瞿聰[1]認為,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重視程度不夠,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降高就業率的專業。高質量,好素質的教師缺乏,部分老教師僅僅是死守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特別是旅游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模式了解甚少,這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夠適應社會的大環境,以及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此外,教材的內容相對陳舊,質量也不高,不能夠將時下的一些案例加入到教學環節中,一些老教師對流行的趨勢不了解,導致教學與社會需求的錯位。這也是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得一個重要的原因。
(四)全社會對畢業生有較高的預期
溫雅麗[5]認為,全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預期仍然很好,用傳統的觀念認為,大學畢業生應當與社會的人員有所不同,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接受能力,受觀念和大眾媒體的影響,缺乏對畢業生可觀的認識,片面的認為求職的畢業生能力不足。這也是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得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 解決就業難的對策
(一)從市場需求入手,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
高校應當緊密的觀察社會需求,從市場入手。旅游行業的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養的人才。陳麗華,鄒先鋒[3]認為,根據市場的變化,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科學的定位,是成功的保障。了解國際上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盲目的照搬西方先進的教學模式,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二)科學開設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
高校應當科學的開設課程,將一些陳舊的教材內容去除,融入新的教學內容。將陳舊的課程去掉,加入新的教學模式,使之與現代飛速發展的旅游業相契合,從而達到畢業生更能夠融入未來的工作中,縮短畢業生的適應期。不僅僅安排與工作相關聯的課程,從未來的發展趨勢入手,開設一些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課程,從而達到拓展學生知識層面的目的。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全方位、寬領域的實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軟硬件配套實施,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高校應當倡導學生開始旅游協會等等豐富的社團組織,這樣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們的課余文化生活,更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些有特色的社團組織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與人交流的能力。并且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郭倩倩[4]認為,旅游行業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包容性、服務性以及綜合性的特點,不論高校如何改革也只能是在知識領域減少學生在校與工作的差距,未來的發展學生能夠適應還是需要畢業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畢竟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四)糾正求職心態,培養服務意識
高校的畢業生應當樹立正確的求職心態,不要過高的定位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十分重要。不要糾結于擇業與就業的問題。選擇一項有利于畢業生自身發展的行業,對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規劃,工作之余制定提升自己的計劃。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注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因為旅游業是具有極強服務性質的行業。唯有如此,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放能解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唯有從高校,學生以及社會三個層面進行轉變,方能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就業難得困境。
參考文獻:
[1]瞿聰.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象分析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4(1).
[2]周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22).
[3]陳麗華,鄒先鋒.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9(6):23-25.
[4]郭倩倩.本科層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業學校學報,2008(3).
[5]溫雅麗.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J].高職高校研究考刊,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