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奎
摘要:高等數學課程在經濟各專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專業本身的學習、應用還是其他后繼學習,高等數學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經濟數學基本是理工類高等數學的壓縮和簡化,也是電大經濟類各專業學生必修課的基礎課程之一。本文通過分析電大經濟數學教學現狀,結合電大成人教育的特點,分析經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電大經濟數學教學質量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電大財經類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數學;教學現狀;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經濟數學課程是經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學校通過這門課程的開設,一方面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并具備初步的運算技能,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進一步深造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另一方面,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教會學生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思維創新和綜合素質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1]。但是,在教學中發現,由于成人教育教學時間短、學生底子較弱,經濟數學也是學生難點課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后繼學習和全面發展。
一、經濟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學習周期短
多數高校所選用的《經濟數學基礎》教材數學理論和運算規則內容偏多,數學概念與經濟學概念之間的關聯性較弱,最常見的比如經濟函數、邊際分析、彈性分析等等,也只是將簡單的公式和理論羅列出來,并未舉出實際案例將經濟學現象與數學概念相結合,而且超負荷的教學內容給教師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其次,電大經濟數學教學課時設置有限,難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課程的學習,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無法做到精講、細講,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影響。
(二)學生學習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效率低下
經濟類專業基本采用的是文理兼招,部分文科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初等數學基礎較差再加上經濟數學本身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比較吃力。部分學生認為經濟數學既然是一門公共課,其課程內容并未對經濟類專業起到直接的實際作用,就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不加重視,在課堂學習時難以集中精力融入學習中,課后也不鞏固、復習,聽課效果差;還有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明顯的選擇性學習傾向,對簡單易懂的部分學起來很帶勁,對稍微有難度的知識直接忽略,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三)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自學能力差
大量的經濟數學課程安排,而可供教學的課時卻并不充沛,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教師都是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教授為核心,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或者“滿堂灌”教學方式,學生知識被動的接受知識,未能發揮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長一段時間,學生無法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就會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產生厭倦和懼怕心理,教師的教學效果更難以提升。
二、提高電大經濟數學教學效果的對策探討
(一)突出專業特點,改進教材內容
針對數學教學與數學應用脫節、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就可以在教材編寫時側重經濟數學的實際應用,在不影響經濟類專業學生后續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適當的降低數學理論、邏輯推理要求,刪減一些不重要且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以學生“夠用”為基準,減少枯燥的數學學習[2]。在數學教材編寫時,可根據學生特點、專業特點在每章節前穿插于專業相關的數學案例用以過度,將復雜數學理論簡單化、深奧內容通俗化,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合理性,特別是在教材編寫時體現經濟數學的與眾不同之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經濟數學課堂抽象概念多,冗長的運算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針對一現象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融入到經濟數學的學習中。首先向學生滲透數學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等數學中存在很多有意義的數學理論和理論來源,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數學史教育,將數學與數學史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學科魅力增加學生的學生興趣。比如講到定積分中的萊布尼茨公式時,可以介紹牛頓、萊布尼茨是怎么證明這個數學理論的小故事。然后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幽默化進行,避免因數學教學的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無感。比如引用文言文故事、當下熱點話題以及熱點經濟事件進行穿插教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現代科技的進步給教學帶來很多有利作用,由于經濟數學課的專業化特點,教師可以科學、靈活的選擇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以此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傳統教授方式一味的“黑板-教師-學生”難以適應當下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適時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進,用生動的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學習進行案例化輸出,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教會學生利用軟件解決數學運算問題,在讓學生學習經濟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計算機運算能力,也是鍛煉學生經濟數學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四)推行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解決學生基礎層次不齊的最好方式就是推行分層教學,依據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認知能力進行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按照學生專業特點不同實施經濟數學的教學,對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鼓勵其拓展學習,對基礎一般、接受能力尚可的學生就采取中等偏低的知識教學[3]。而且在進行經濟數學考核時,采用分層考試制度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佳反饋機制,因為原有的統一考核難以注重學生差異性和個體性,而分層教學和分層考試就能根據學生特點、專業特點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這種制度的推行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結語
經濟數學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后續學習,對電大經濟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不但需要教師、學生的積極參與,同時離不開社會、政府及學校的支持,只有各方面齊心協力配合一致,才能促進經濟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顧琨.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2]周敏維.電大經濟數學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1:111-114.
[3]曲亞男.遠程開放教育《經濟數學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5: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