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新媒體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海量性、共享性、虛擬性、即時性、互動性、動態性幾點,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工廠式”的教學模式,并且促進了高校跆拳道“翻轉課堂”、預習式學習、互動性教學模式、課程重難點教學、自主學習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 跆拳道 高校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255-02
在新媒體時代,學生認識事物、學習知識的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國外許多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教學內容就是將教學與新媒體資源利用相結合,利用新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中的問題與講授的內容相結合,從而實現傳統講授內容與現代教學技術的結合。學生們對新事物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也更偏向于融合性強的資源知識,通過跆拳道教學的新媒體資源平臺建立,我們利用新媒體海量性、共享性、互動性、虛擬性、即時性、動態性等特征,一方面加快跆拳道教學的網絡化,同時能與學生當前的學習方式有效融合,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成果。通過打破傳統的教學空間和時間限定,實現了跆拳道教學的實質性突破。
一、新媒體的特征
(一)海量性
新媒體獲取的信息資源具有海量性的特征,通過新媒體平臺建立,促進了學校的文化資源建設,信息來源得到了保障。在以往,學校圖書館一般以收集紙質圖書為主,但是通過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數字資源優勢的不斷擴大,高校電子數字資源的比例越來越重。這些數字資源的特點是:儲存時間久、檢索便利、而且存儲量大,這些優點為廣大學子學習、瀏覽提供了便利,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二)共享性
隨著手機QQ、微信、微博、Micro-blogging、Wiki、Twitter、博客等為標志的新一代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創新及使用,把新媒體技術和現代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合并,把各種媒體信息資源匯聚在一起,促進了新媒體與現代互聯網的融合,同時又創造了更多的新功能。比如,P2P技術在匯集和融合的時候,分權趨勢逐步明顯,即“去中心化”和形成個體對于專業媒體“特權”的挑戰。當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獨立門戶逐步變為信息資源交流、溝通的聚合群體時,這就促進了網絡信息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傳播與共享,可以讓每個用戶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源,使得個體用戶對信息的理解程度更廣泛、更深層,更有利于受眾參加社會活動。
(三)虛擬性
通過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受眾建立了一個虛擬的互動空間,在這個虛擬的互動空間中,受眾可以進行文化溝通、交流,形成了一個具有文化認同的共同體,我們把這種場合定義為:虛擬社區。虛擬社區最主要的類型有USENET、MUD、BBS等,在國外以Face、Twitter、book為主,截止于2012年7月,據市場研究Semiocast公布的數據顯視,Facebook 全球注冊的活躍用戶達9.55億;Twitter在全世界擁有的用戶數約5.17億。在國內,以QQ、微信、微博為代表的通信工具發展比較迅速。截至2012年5月,新浪微博注冊用戶達到3.68億,騰訊微博注冊人數為4.25億,平均每日的活躍用戶達到3860萬,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虛擬互動平臺。
(四)動態性
新媒體發布的信息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新型的、實效的、靈活的,而傳統媒體是古老的、靜態的。因為新媒體發布的信息處于不斷的更新中,更形象的來說是一種流動媒體,通過媒體與媒體之間的互動、資源共享,將信息迅速的傳送于兩個終端之間,進而連接手機網絡、計算機網絡以及其他的瀏覽平臺,這樣就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流動媒體。通過新媒體的動態性,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資源,關注自己想要的各種新聞、熱點及知識,如奧運會、世界錦標賽、NBA、CBA等均受到大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五)互動性
新媒體的互動性是指當我們在發送信息的時候,會有另外的接收者,這樣就構成了信息資源交流的雙向性。而且,每個個體在互動的同時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及建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高校中,教師與學生通過手機QQ、微信、微博以及電子郵件、公共論壇等平臺,進行一個雙向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可以接收信息,同時也能傳遞信息。教師與學生通過這種相互交流,可以讓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轉換非常容易,受眾也可以在一種傳播狀態下轉化為另一種傳播狀態。
二、新媒體的優勢對高校跆拳道教學的應用
(一)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對“翻轉課堂”的應用
首先,與傳統的“預習、學習、復習”模式不同,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課前預習、教學中的實踐、課后知識與技能的鞏固始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這是兩種模式的本質區別。教師詳細而具體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在線虛擬課堂的加入為學生跆拳道知識與技能的深度內化提供了條件;其次,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以微視頻的形式課前在虛擬課堂進行講解與示范,拓展了學生在課中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課中學與練的時間的增加為知識與技能的內化提供了條件;再次,翻轉課堂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向“面向學生個體”的轉變,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如在跆拳道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工具的展示功能代替傳統的言傳身教,把跆拳道的品勢動作、競技腿法、特技表演等通過電腦視頻和網絡視頻直播等進行教學內容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全方位觀察到教學信息。如在跆拳道橫踢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將教學視頻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點擊播放進行示范學習,教學效果會更加理想。
(二)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對預習式學習的應用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高校跆拳道的教學方式,通過新媒體的網絡平臺,及時的與教師溝通、交流,這樣,學生就不需要等到上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所學內容,而是另外新的一種學習方式,即預習式學習。例如在跆拳道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向學生發布橫踢技術的學習內容,學生就可以進行提前預習,在網絡平臺上檢索橫踢技術教學的重點、難點,然后把不懂的問題帶到課堂上與老師進行交流、討論、學習,這樣一來,改善了高校跆拳道的學習方式,提高了高校跆拳道的教學效率,促進了高校跆拳道教學的發展。
(三)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對互動性教學模式的應用
隨著網絡平臺的迅速發展和新媒體受眾的不斷增加,新媒體的互動性越來越強,這對于高校跆拳道教學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學過中,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例如QQ、微信等軟件進行互動,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領的溝通、交流。進而達到學生對知識點、技術要領加深的作用,新媒體這一應用也就從根本上實現了跆拳道教學的性能發展。
在跆拳道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建立教學群組,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可以在群里面對跆拳道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評價,在學生提出疑難的問題時,及時的做出解答,以此便可提高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通過這些平臺,還可將關于跆拳道教學的視頻、文件等上傳到平臺上讓學生們共享,與此同時,高校與高校之間建立互動平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進而促進了高校之間的跆拳道知識、技術和文化的傳播。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肯定會暴露出學生的相關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起探討、研究,這樣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提升。有利于解決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弊端性??偟膩碚f,新媒體互動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對高校跆拳道教學有促進作用。
(四)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對課程重難點教學的應用
不可否認,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存在重點、難點的教學,在傳統的跆拳道課程重點、難點教學中,教師進行講解、示范,主要是進行動作技能的教學,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的掌握跆拳道的技能。但是這種傳統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容易忽略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難以達到教學目標。但是通過新媒體的應用,例如在跆拳道前踢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前的診斷性評價,從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軟件將前踢技術的重點、難點與之結合,讓學生觀看前踢動作的教學圖片解析、視頻講解。在課中將前踢的重點、難點,通過圖片、視頻清晰的展現給學生,運用直觀性教學原則,這就有助于學生掌握跆拳道的前踢技術,在練習的過程中理解程度也就不一樣了,從而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五)新媒體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應用
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對自主學習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傳統的跆拳道教學中,教學的內容、進度和學習范圍都是由教師來制定的,學生也就成為了被動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這一現象正是傳統教學方式不完善、不豐富的表現,也與傳統的教學資源有一定的關系。然而,新媒體的應運而生打破了這一格局,它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的余地,通過精品課程建設、空中課堂等形式對其進行篩選、校園網建設整合,通過超鏈接、友情鏈接等形式將優秀的新媒體資源推薦給學生,以供學生自由參考與學習。對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符合自己要求的學習內容,來進行學習,例如在跆拳道學習范疇中,學生對于高難度的特技難以掌握,就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選取難度適中的輔助動作進行觀看、理解,然后逐步提升,最后達到完全掌握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自主學習的應用靈活、便捷,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路徑,促進了高校的跆拳道教學。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高校跆拳道通過對新媒體的應用,利用新媒體的海量性、共享性、虛擬性、即時性、互動性、動態性的特征,打破了傳統“工廠式”的教學模式,并且促進了高校跆拳道“翻轉課堂”、預習式學習、互動性教學模式,課程重難點教學,自主學習的進一步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將有利于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建議
(1)在跆拳道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在跆拳道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跆拳道教學中,可以利用新媒體的特征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在利用新媒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體[J].新聞與寫作,2012(07):12-13.
[2]劉春柏.新媒體的界定及特征研究[J].新聞傳播,2015(17):9-11.
[3]李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對比[J].中國傳媒科技,2013(01)6:6-8.
[4]凌小萍,鄧伯軍.新媒體與傳統媒介的比較與融合[J].理論月刊,2015(04):13-15.
[5]原軍義.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08):14-17.
[6]林海風.高校跆拳道教學方法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27):13-15.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