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智千
摘 要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培養對象發展的需要,各高校體育教學上應該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研究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改善,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此背景下,筆者進行了分層教學法的研究,來探討這種教學模式對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教學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 高校 公共體育 武術課 分層教學
伴隨著教學改革,我國的教育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此基礎上誕生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即分層教學模式。武術是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武術套路極其多樣化,拳種和器械都具有地域性和各自的特點。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水平,加深對武術的理解。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及意義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自身的差異,分析學生的特點,科學地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群體,對學生們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這也是是分層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1]。
分層教學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結合班級組織與教學形式的變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體現層次性,把處于同一認知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統一的教學,對不同層級的學生群體制定適合其個體差異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強調和關照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
(二)武術體育課分層教學的積極意義
1.分層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都遵循統一教學大綱,采取統一的模式教學,而忽略了學生之間身體素質、武術基礎、身體協調性等的差異。相同的教學和進度,讓具有武術基礎的學生,感覺學習的內容太過簡單,所以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對于沒有武術根基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覺武術的動作難度大,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高校公共武術體育的課堂效率。
2.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校公共武術課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武術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逐漸形成主動鍛煉的習慣,最終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3.有助于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多是灌輸式教學,學生往往被動學習,因此學習效果比較差。武術課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展示運動技術,同時也需要開發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分層教學模式則正好滿足了這種需要,它根據學生之間身體素質、武術基礎、身體協調性等的差異而進行分層教學目標、方法、手段、評價的設計,促進不同層次學生武術素養的綜合發展。它改變了傳統訓練模式,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使教學訓練更具時效性和針對性,突出訓練結果和個人成績的表現[2]。
二、分層教學在公共武術課中的運用
分層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綜合測評(包括技術特點、身體條件、心理負荷能力等),可以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有武術功底的,武術意識強,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學生分為一層,對于這個層次的學生的練習應進一步拓展、深化,增加動作難度、節奏、身法、攻防含義等內容或使其通過觀看電視、錄像提高技術水平。身體素質較好,有練習經歷,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分為一層,對于該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相應增加難度,以培養其創新意識。之前沒有學習過武術且身體條件相對弱的學生分為一層,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多加練習基本功,同時加強力量、速度、柔韌和協調性練習,培養武術意識。高校公共武術課總體教學目標只是對各層次學生的宏觀要求,具體情況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三、結語
我國的高校教學一直以來都采用國家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這使得教學比較單調乏味。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更是如此,基本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授課單一刻板,學生積極性較低,因此,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管理中教師更加注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與此同時,實行武術課分層教學勢必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教師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分層教學的效果,這對教師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師的個人能力成為分層教學必然要求[3]。
參考文獻:
[1] 張明蓮.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
[2] 曾明,李勝達等,高校武術選修課分層教學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9(7).
[3] 樊發祥,田小培,高校武術分層教學模式初探[J].鴨綠江(下半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