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泰然
[摘要]文章首先對互聯網金融理論進行概述,其次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定義,最后總結了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此外還列舉了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信用問題、信息泄露等各種風險,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與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16
互聯網金融作為近年來因信息技術發展而隨之出現的新興金融模式,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等顯著特點,受到廣大中國民眾的追捧。但同時,由互聯網的特性導致的隱蔽性、虛擬性等特性也讓互聯網安全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傳統線下監管模式已經不足以在互聯網端進行有效監管。因此,創設一套與時俱進的互聯網監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互聯網金融理論
11定義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云計算、搜索引擎、社交網絡互聯網工具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資金融通及信息交換的速率。互聯網金融并非字面上“互聯網”和“金融”的機械結合,而是建立在用戶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習慣了電商方式的前提下的,應運而生的安全、可移動的新模式。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一同構成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組成部分。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如直營銀行、在線折扣券商等;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
12特征
121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支撐下,弱化了業務中介的作用,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這樣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節約營業網點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從而降低金融的顯性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定價也會完全市場化,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金融的隱性成本。
122效率高
傳統的線下貸款申請走流程,每次需要提交數據種類繁多,等待時間冗長。而互聯網金融業務依托于互聯網,使用計算機控制操作流程,標準統一,快速便捷,只需要填寫基本信息,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貸款,節省客戶的排隊時間和業務辦理時間,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123監管弱
現階段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相關的信用體系發展也未健全,互聯網金融因為是線上交易居多,難以對稱信息,且其違約成本低,貸款詐騙、卷款跑路等問題也時有發生。近一段時間來頻發的P2P網貸平臺非法集資詐騙事件,也體現了互聯網金融由于準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犯罪活動滋生地的現象。
2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21信用問題
很多時候網絡提供的數據看似一目了然,但真實性和可靠性并不能輕信,因為很多網站存在刷信用、評價等行為,利用信息不對稱給瀏覽者造成誤導。此外,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增加與準入制度的不完善,各平臺水準良莠不齊,近年來也發生了部分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
22信息泄露問題
實名制認證是很多互聯網金融產品和平臺對客戶注冊或獲取相關服務時的需求條件,但收集了海量的個人交易數據等敏感信息后,客戶的賬戶安全以及個人信息卻面臨著巨大的泄露風險。各交易平臺對于客戶隱私信息的傳輸、存儲等方面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使得目前出現了很多信息數據丟失或泄露的案例。
23信息技術安全問題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我國互聯網金融界在計算機、路由器等硬件設備和數據庫、操作系統等軟件系統方面的研究開發上尚不深入,很多設備都是來自國外進口。這些基礎知識和技術的膚淺掌握使得我國在面臨其他國家黑客襲擊時易受打擊。另外,我國也缺乏自主開發的加密和解密系統,信息技術安全方面并不能得到保障。
24流動性風險問題
隨著支付手段的變化,第三方支付正在逐步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支付賬戶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第三方支付具有資金期限錯配的特征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市場如果出現大波動,很有可能累及支付環節,大規模擠兌引發流動性風險。
25監管問題
互聯網金融作為近幾年來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國家對其還未建立起完善的監管系統。雖然銀聯與銀監會已經對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互聯網金融及互聯網保險都建立了相關措施,但是由于交易的虛擬化——交易對象模糊化、交易過程不透明化導致的監管者以及被監管者的信息不對稱,并未有效地遏制上述的一系列問題。
3解決方案
31借鑒國外經驗
311第三方支付
對于第三方支付,美國采取了功能性監管,即重點關注交易的過程,而不是從事第三方支付的機構;歐盟規定網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業銀行貨幣或電子貨幣,即通過對電子貨幣的監管實現對網上支付公司的監管。美國和歐盟在對電子貨幣的監管方面所見略同:需要執照和審批,實行審慎的監管等。
312對P2P網絡信貸的監管
英國主要采取行業自律,由目前在英國較大的幾家P2P平臺組成的P2P金融協會提出了成員需要履行的“8個必須”和10項原則,對最低運營資本金、高級管理人員和平臺IT系統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而在美國,主要監管機構聯邦證劵交易委員會高標準的注冊要求有效阻止了劣質新參與者的加入。
313對互聯網眾籌的監管
2012年,美國通過了創業企業(JOBS)融資法案,旨在使小型企業更容易吸引投資者并獲得投資,以解決美國當前面臨的失業問題。JOBS融資法案對眾籌股權融資和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適當放開了眾籌股權融資,保護了投資者利益。
32加強投資者與消費者教育
互聯網金融浪潮襲來,泥沙俱下,參與者眾多,但很多參與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并不具有基本的金融知識,而只是憑著投機心態投身入市。對此,應該對投資者進行金融知識教育,將風險有效控制在投資行為之前。另外,投資者本身也應更加理性,維護自身權益與利益的同時,也要發揮自我服務和社會服務的作用。
對于消費者而言,一是要在客觀上強化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經營中進行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的義務,真正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二是要對消費者加強風險教育,使其明白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差異性,做到提前預防。
33防止風險外溢
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體系中的一部分,除了要對自身的風險進行防范之外,還要對其可能對傳統金融體系產生的風險外溢效應進行防范。在自身的風險方面,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操作風險、法律風險、技術風險和監管風險等,應對這些風險一方面需要加強自身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需要相關監管機構完善條例加以防范。在整體風險方面,需要當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可能外溢造成的后果進行研究并提出應對措施,以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為系統性風險的觸發點。
34完善法律法規
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模式,我國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而高發的欺詐問題也證實了我國互聯網急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應該在以下三點起到作用:第一,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準入標準,制定服務人員職業準則條例,通過明文規定明確服務提供方的責任與義務;第二,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完善相關法規保護消費者信息和資金安全;第三,對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保證監管的全面有效,為互聯網金融雙方主體的權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衣海花淺談互聯網金融[J].經濟視野,2014(12)
[2]毛亞男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個人理財觀念的轉變[J].青年科學,2014(2)
[3]霍瑩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探析[J].金融市場,2016(2)
[4]劉鑫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及模式淺析[J].當代經濟,2014(3)
[5]張丹寧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問題與對策[J].金融視點,2016(1)
[6]王焱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J].新經濟,2016(10)
[7]南天紅淺析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及對策分析[J].時代經濟,2016(2)
[8]劉怡君淺談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J].青春歲月,2015(10)
[9]王行健淺析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業帶來的影響與挑戰[J].金融經濟,2014(3)
[10]李蓉互聯網金融模式探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