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芬
摘 要 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
關鍵詞 高效課堂 自主探究 互助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99-02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聲中,我們聽的較多的是談論如何推行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獲取新知??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是我們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結合相關理論知識,我體會到要想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都能積極參與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努力:
一、提前布置學生預習,細化預習目標
教育規律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學生在課前沒有很好地進行預習新課教學時便很難快速進入思考,融入情境。這樣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有些學生還因此吃夾生飯。
我所在的小學地處農村,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家長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尤其是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多,家長沒有更多時間與孩子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而兒童天性貪玩,有時布置了新課的作業,大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對待,預習效果很不明顯。因此在一學年開始,我就與學生一起制定下了預習任務和預習目標。
1.在每一篇新課文學習之前,學生要先讀通全文,不會的字自行查字典解決,并弄懂字音、字義,理解課文中不懂詞語的意思。
2.自主學習課后生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組詞。
3.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4.查找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資料等。
5.課前提示或課后問題進行思考。
目標要由易到難,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上課時學生對課文中的字詞能基本掌握,有一部分學生已對文章有了整體的印象,這就便于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二、精心組織,靈動把握,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1.選擇好切入點,抓住課文重要語句,順利導入新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第十冊的《將相和》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將”“相”“和”的意思,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中哪句話體現了他們的不和?為什么不和?有時怎樣合好的?”這樣做既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又能緊扣文章內容,揭示文章前后的因果關系,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2.重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自己對知識的構建過程,是學生思維得到訓練的過程。這一切要依賴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間相互合作、相互啟發。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獲取知識,同時體會帶學習的樂趣,其主動性將會被充分發揮。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展示。
三、體會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要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必須要對語文具有濃厚的興趣。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了讓學生“親其師”以外,還要寓教于樂。經常改變課型,有的課以讀為主,有的課以表演為主,有的課讀寫結合等;課堂中隨時引入故事、設置懸念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活處處有語文,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一節好課離不開教師的課后反思與總結
在每講一節課后,教師要充分對這節課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分析出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及時提升和矯正。反思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聽取學生建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寫下反思體會,揚長避短,不斷改進,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教學的道路是一條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征程,做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將努力自勉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富有策略,更具有高效性。